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中国东非大裂谷科考队发现古人类活动地点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5日06:05 人民网-华南新闻

  中国首次东非大裂谷科考队有重大发现,当地时间8月8日在埃塞俄比亚南部找到两处古人类活动地点。

  8月8日,由广东省著名企业广东万家乐股份有限公司鼎力支持的中国首次东非大裂谷科考队,在沿大裂谷进行科考活动中,在大裂谷的两处地点发现了古人类的活动痕迹。科考队的考古学家对日前采集出来的石器进行认真分析后,初步鉴定是更新世晚期,即距今大约

10万年前的东非“智人”留下的打制工具。

  由18名队员组成的中国首次东非大裂谷科考队自8月2日晚上到达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后,第二天就驱车沿东非大裂谷南下进行紧张的科考工作。

  沿着东非大裂谷蜿蜒而下的公路,根据土壤的横断面情况,中国科考队总共考察了3处地点:第一处在离埃塞俄比亚南部城市沙舍默内3公里外的一处凹陷地,北纬7度13分,东经38度33分。地表最上层是黑色庐姆土,接着是火山碎屑和红色黏土。土壤里找到几块俗称“玻璃石”的黑耀岩,发现有人工打击的痕迹。我国火山专家隋建立根据火山碎屑风化的程度和风化层的厚度,初步断定这里的红黏土经历了长期的风化和火山活动间断;从区域地层对比看,该层红黏土位于Gardula文化层之下,也就是应当早于该文化层的时代,大约是20万年前的火山喷发后风化形成的。

  第二个地点在北纬7度17分,东经36度27分,海拔1770米处。在一个下坡公路旁的土壤层,科考队员非常清晰地看到火山灰沉积和古人类活动时期的地层,大量的黑耀岩夹杂在地层的土壤里。“怪不得古人类可以得到大量的黑耀岩作为石器的原材料!”科考队队员、我国古人类学家黄万波教授说,“很可惜,科考队在这里没有找到任何的动物化石。”而另一名科考队队员隋建立博士认为:这个区域的火山玻璃含有大量的斑晶和岩屑并且含有少量气泡,岩石胶结强度不高,容易破碎。所以,古人类没有在这里制作石器的可能。

  第三个点是距离沙舍默内有110公里远的Kammassa河谷,在北纬7度01分,东经37度53分,海拔1880米处。这里由于河水冲刷,形成了类似中国云南元谋的土林。这里的古地面带状沉积不太明显,但是科考队在这里找到了很多制作精美的石器,其中95%是用硬度很高的黑耀岩制作的,也有少量是流纹岩制成的。

  科考队的地质学家和考古学家共同对这些地点的火山碎屑沉积层、红土文化层和所发现的石器进行了认真分析和讨论,初步判定这些制作精美的石器,是距今大约10万年以前的“智人”所打制和使用的。中国科考队在非洲发现古人类的活动地点,并找到确凿的证据,这在世界考古史上还是第一次。

  (柏青)

  《华南新闻》 (2005年08月15日 第二版)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