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支教:大学生开始与民意合拍(马上连线)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5日06:21 人民网-江南时报

  日前,记者收到了扬州大学团委祝佳同学的一封来信,她在信中说暑假期间扬州大学的部分同学志愿来到畲族聚居区———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区沙湾镇叶桥中心小学进行扶贫和支教活动,并决定对当地品学兼优的二年级小学生柳伟峰小朋友进行长期的结对帮扶。而这是她在暑假期间寄送的十几封信件之一。作为一所大学的团委频频把社会实践内容“投书”媒体,并非扬州大学一家,不久前记者还收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蔡银寅同学的几封来信,也反映了他们在社会实践或者志愿者活动中的感受、建议。这些在近年的大学生社会实

践活动中应该是一个令人关注的现象,记者发现这个现象的背后是大学生的观察、建议有民意的因子。

  记者马上与祝佳取得联系,电话中她静静地说:“当时去的时候,那里的现状使我们的热情一下子冷却下来———床铺上时见跳蚤,没有热水供应,连基本用电都无法保证!”“我们回来的时候,很多人身上过敏了。平均每人身上都被跳蚤叮了50多个包,最多的竟被叮了80多个!”———而这,不正是当地贫穷状况的“折射”吗?所以,祝佳说,这使他们对支教有了更深的认识,“走向民间,反映民间,贡献民间”成为他们这群大学生的共鸣。在叶桥中心小学支教的半个月里,她们发现了当地的教育状况令人堪忧:基础教育落后、师资力量薄弱、硬件设施欠缺,与外界相比悬殊太大。因此支教的出发点就主要定在结合当地偏僻、贫困的特点,和学生们的受教育状况,设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谈到支教的经历时,祝佳沉浸在回忆之中,“我们针对不同年龄层次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为当地百余名畲族孩子开设了数学、美术、诗词、手工等丰富多彩的课程,寓教于乐,深受孩子们欢迎。”学生们受到支教者的鼓舞无疑是巨大的。记者了解到,这次扬大支教,还关注到扶贫。尽管自身经济能力有限,但是他们还是主动为贫困生进行了一次募捐活动。此事从祝佳那里得到了证实,“这也是我们迈出的关注性的一步吧。”她告诉记者,“我们从募捐到的钱中拿出650元专门资助柳伟峰一个人”。

  临行前的离别仪式上,景宁畲族自治区领导亲自为志愿者小组授予锦旗,上面嵌着“心系畲族”几个黄灿灿的大字,并且赞扬说:“你们为畲族的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没有人组织,孩子们穿着他们认为最漂亮的衣服,拿着我们捐赠给他们的课外书,和叶桥小学领导老师一起与我们合影。当我们打着胜利的手势,随着闪光灯被永久地定格在相片上时,有难言的情愫涌上我心头,使我的鼻子禁不住发酸”。

  最后,祝佳深有感慨地说:“我们登上了那辆曾经那样期盼的长途汽车,步履沉重。看到站在黄泥路旁不断向我们挥手的畲族孩子,我的眼泪一下子滑落下来。我在心里一遍遍对自己说:‘明年还来,一定!’”

  电话中,祝佳一再说:“我们频频投书媒体,就是想通过媒体报道,引起政府对落后地区教育的关注,而这些对于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当地的和谐发展非常有必要。”

  《江南时报》 (2005年08月15日 第二版)

  作者:本报见习记者 高明勇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