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建立健全保障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体..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5日08:27 淄博新闻网

  市委常委、淄博军分区政委韩世幸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通过改革创新建立健全保障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体制机制,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切实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确保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这一重要论断是对我党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重大贡献,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建立健全保障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体制机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客观要求。马克思主义揭示

了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一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党的执政历史告诉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突出优越性,就在于它能够比资本主义更快、更好地发展生产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但是,要把社会主义固有的优越性变为现实,党必须正确把握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重要指导思想的认识,不断深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防止经济增长出现大幅波动的认识,不断深化对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和加强宏观调控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对我国国情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认识,通过改革创新建立健全保障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体制机制,有针对性地消除导致产业结构低度化和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的体制性根源,形成有利于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体制机制,使企业、政府、市场能够互补互动,形成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强大合力。建立健全保障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体制机制是民主法治和科学精神相统一的内在体现。民主法治、科学精神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从世界各国共产党执政的历史看,哪个党对这个规律把握的好,党就生机勃勃,国家就兴旺发达。反之则政亡人息,国运不兴。在我国,民主法治、科学精神追求的价值准则和最终目标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建设经济运行规律的必然选择。建立健全保障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体制机制,首先是发展。而发展必须是平稳较快的发展。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说,太快了不行,太慢了也不行。这是一种不唯书,不唯洋的科学精神。建立健全保障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体制机制是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艰辛探索、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必然结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期间经历了苏联解体、东欧巨变等重大事变,但中国共产党人并没有被困难和挫折所吓倒,而是不屈不挠,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进行艰辛探索。虽然在探索中也发生过“大跃进”、“洋跃进”这样的曲折,也出现过“文化大革命”这样全局性、长时间的严重错误,但经历一次挫折,总结一次经验,得到一次升华。正如胡锦涛同志指出,“社会主义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也是在总结经验中不断前进的。”毫无疑问,我国经济现行的体制机制为经济的发展曾经起过巨大的推动作用。但也毋庸讳言,导致政府出台宏观调控的若干领域投资过热,与现行的体制机制有很大的关系。如一方面,GDP是地方政府官员政绩考核的主要指标;另一方面,重要的资源,如土地、信贷等,仍然由政府控制。两相结合,地方官员既有动力,也有能力使投资过热。因此,要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就必须建立健全保障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保障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体制机制,是党客观判断国内外形势,应对新挑战新考验的重大战略决策。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发展,世界经济有可能保持增长态势,但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也在增加。综合国力竞争空前激烈,敌对势力对我西化、分化的图谋并未改变。我国境内外还存在着“台独”、“藏独”和“东突独”分裂势力以及“民运分子”、“法轮功”邪教组织。国内外敌对势力的干扰破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严重威胁。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过20多年改革和发展,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和社会管理等领域成就斐然。总体上看,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是好的,政治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巩固和发展的要求是适应的。但也要看到,我国政治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的某些方面和环节,还不适应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经济基础进一步巩固的要求。伴随深刻而剧烈的社会转型,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也凸显出来,比如环境问题、能源问题、贫富悬殊问题、地区差别和城乡差别问题等。如果不建立健全保障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体制机制,就难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以,必须抓住机遇,冲破以至消除不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通过改革创新建立健全保障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体制机制。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