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日刊:战后60年,日本外交大败退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5日09:16 新华网

  日本《朝日》周刊8月19日(提前出版)一期发表日本著名作家船桥洋一撰写的文章,认为战后60年,日本外交遭到最大失败。首先是近4年来,日本同中国领导人没有互访。日中关系出现了1972年关系正常化以来最大的危机。1998年,日本同韩国通过领导人会谈实现了历史性和解,两国共同举办了足球锦标赛……可如今的两国关系却变得那么脆弱。同朝鲜是朝着关系正常化迈进了一步,但很快就受挫。日朝政府间的协商如今后退到只能在六方会谈时“站着谈话”了。日本同德国、印度和巴西搞的联合国安理会改革方案,受到美国和中国

抵制,为非洲所鄙视,已经完全走进了死胡同。作为没有名分的美国伊拉克战争的自始至终的帮手,虽然陆上自卫队现在还驻留在伊拉克,但前景不明。

  文章说,日本的外交接连受挫,眼看就要全面崩溃,绝不能说是偶然的。外交是门艺术,利用这门艺术去实现国家利益———日本太缺乏能做到这一点的领袖和政治家,这也是日本外交失败的主要原因。不仅如此,日本流行的“寻找自我”风潮往往采取排他的形式,从而使与他人的对话和共存变得困难,阻碍了同外国协调行动。日本外交失败的最大原因就在于此。

  文章在分析日本外交失败的原因时说,日本在战后建立了和平国家,形成了贫富不悬殊的富裕社会,并向全球贫困国家伸出经济援助之手,渐渐为世界所接受。1998年,韩国总统金大中访问日本时,向小渊惠三首相表示过去的事情不再追究,这是对日本战后生存方式的高度评价。10年前————战后50年时,日本围绕历史问题也同邻国争执得很艰苦,但还是以“隔阂”、“告一段落”等措辞,对过去进行了反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明确表示日本承担对亚洲的战争责任、并为此道歉的村山富市首相的“内阁总理大臣谈话”。但60年后,日本仍未能解决历史问题。现在弥漫日本的时代精神是“道歉疲劳”,是厌华情绪,是孤立主义的氛围,是某种“受害者意识”。这种“受害者意识”以绑架事件为导火索一举迸发出来。而日本对国际社会、对世界的参与精神,由于这种生硬的、不协调的情绪和观念的存在而受到抑制。

  文章认为,为同邻国一起构筑未来,日本需要为克服过去,走向未来作出战略决断。一方面同美国维持同盟关系,一方面构筑亚洲共同体。这才是日本21世纪最大的战略课题。

  日本为何没有强烈的负罪感

  法国《世界报》2日发表文章,分析日本为何没有负罪感。文章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60年后,日本人始终背负着痛苦的记忆,无法解决困扰他们的内心冲突。他们一方面认为国家应该对军队犯下的罪行负责,一方面又认为自己也曾被厚颜无耻的西方利用和屠杀,觉得自己更应该是受害者而不是刽子手。日本人认为自己也在二战中损失惨重,相关数据在日本的书籍、特别是在教科书中很容易找到。相反,日本的侵略给别人造成的伤亡和损失却很少被提及。直接被日军屠杀的中国人难以计数,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越南也是这种情况。虽然毫无疑问,日军屠杀了无数中国人,可是日本人并没有强烈的负罪感:他们觉得,比起“为国捐躯”后名字被刻在靖国神社的大批日本同胞,这些死难的无名中国人的数目似乎无足轻重。日本显然觉得自己当年也是西方、特别是美国的牺牲品。与日本人相比,美国人在太平洋战争中确实没受多大损失。可以说日本人杀了大约10万美国人,可是与此同时,美国人也使近140万日本人丧生。虽然日本几乎从未如此直截了当地提到过这些数字,因为这会破坏日本同美国的战略盟友关系。冷战期间,日本已经把自己的命运紧紧地与战胜国美国的命运捆在了一起。(完)(来源:参编)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