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景区景点定价不能涨跌无度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5日09:50 大洋网-广州日报

  策划:关雅文 撰文/记者王飞、张强

  连续涨价的国内著名景区景点遭遇游客的冷遇:张家界景区的门票今年4月16日起上调幅度超过50%。然而,实施新票价政策之后,张家界武陵源6月份的游客数量增幅仅为2%,而去年同期的增幅达到27%。张家界不得不推出各种优惠措施希望恢复“人气”。今年6月1日,丹霞山票价由65元/人涨至120元/人。据媒体报道,6月1日至8月1日,游丹霞山的游客日平均不足

2500人,而去年游客人数达到200万人次。

  对这种涨价,游客当然不会买账。景点景区的定价到底在什么程度比较适合,兼顾收入和环境保护,记者对此进行了多方面采访。

  质疑一:景点景区涨价谁有话语权?

  围绕着景区涨价所带来的种种“困局”,不禁让人疑问,到底谁拥有景区的定价权?游客以及公众没有任何参与决策权。比如,所有景点涨价的听证会都变成了一个“涨价会”,不管有多少人参加的听证会,反正都会一律通过,而各大网站上的调查结果却是有90%以上的人不同意涨价。但强行通过不要紧,因为“涨不涨价景点说了算,买不买单游客说了算。”

  那么,景点景区定价的决定权到底在谁手中呢?湖南某景区一位姓郑的工作人员告诉本报记者,“价格到底涨多少最终的权力在物价局。”

  记者随后从湖南省物价局服务价格管理处得到证实,一官员告诉记者,他们确实拥有价格的主导权。这也就是说本是公众共享的世界遗产景点,其票价的定价权掌握在了各级政府部门手中。

  质疑二:

  收入用在什么地方?

  湖南某景区有关负责人拒绝向本报记者透露其去年的门票收入。

  但记者随后了解到,该景区每年的游客数量在300万人次以上,如果按照158元的门票价格来计算,其每年的营业收入就有4.8亿元,如果除去给旅行社票价优惠等因素,该景区每年的营业收入应该在4亿元左右。

  然而,该景区在“价格听证会”上表示,该景区每年要新增开支近6000万元,各个项目资金缺口比较大。

  其他景区的收入也都在数亿元以上,但大都表示仍然亏损。

  原因何在?

  有人说用来维护当地环境。真是如此吗?那么景区景点门票收入中有多少用来维护当地环境了呢?广州某旅行社负责人告诉记者,他最近参加了某门票涨价的听证会,发现该景区门票价格比以前上调50%后,涨价所带来的收入大部分都用在了人员费用和管理费用上,只有不到三成的收入用在了景区建设上。

  郁龙余教授告诉本报记者,“5%~10%的环境维护资金显然不足以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资源,一般来讲,景区用来维护生态环境资源的资金应该占到门票收入的20%~30%左右。”

  那钱用到哪里去了?

  华南某景区内的一企业负责人向本报记者披露,“在我们景区形成之初,由于地方财政缺乏资金搞基建,于是由各方资本介入,目前大概有4~5家企业在分享景区的门票收入。”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徐栖玲教授告诉记者,“自然风景名胜区的经营权交给了企业,为了追逐经济利益的企业,当然会想方设法提高门票收入了。”显然,追逐经济利益的企业参与景区开发,再多的门票收入也会显得“不够”。

  专家支招:景区定价应依据“饱和度”

  深圳大学旅游科学研究所所长郁龙余教授昨天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风景名胜区定价机制要以景区“饱和度”为基石。他解释说,“饱和度”就是指一个风景名胜区内最大限度可以每平方公里容纳多少人,计算“饱和度”要依据景区对每个游客的“忍受度”(对于游客对景区生态环境的影响或改变,景区能够迅速恢复的一个限度),每个景区都不会一样。

  他解释说,如果景区的价格太高,会导致游客的数量远远达不到“饱和”的程度,这就浪费了资源;如果景区的定价太低,游客数量会超过“饱和度”,并会使得游客对景区生态环境的改变很难迅速恢复。

  政府应拨专项环境维护资金

  四川省九寨沟风景名胜区管理局观光公司副总经理克克塔告诉本报记者,“九寨沟不仅不会向地方政府要钱,而且我们每年都还要上交一笔税费,因为目前的经营状况较好,门票收入已足够我们使用。”

  内业人士表示,当地政府应该从旅游关联收益中拨出专项资金来保护当地生态资源。

  企业承包要设“问询制”

  由于前提投入需要大量资金,国内多数风景名胜经营权基本上由一些企业来进行承包,追逐利润的企业很难对环境进行长期的规划和保护。有业内人士认为,解决这个问题有个很好的途径就是设立“问询制”。

  也就是说,政府应组织一个独立的生态资源评估组,严格按照环保法对企业承包的景区进行生态评估,如果违反了环保法或者当地生态环境恶化,就应该对恢复生态环境立项,并进行公开招标(原承包单位不得竞标),所有花费均由承包经营权的企业负担。

  新政策新动向

  3家旅行社

  出国游被暂停

  本报讯

  (记者王飞 通讯员许洁煌、周颖)日前,国家旅游局发布公告称,招商局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北京神舟国际旅行社集团有限公司、中商国际旅行社、中国民间国际旅游公司、上海商务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等5家旅行社在经营出境旅游业务中,违反《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造成严重后果。经研究,从即日起暂停以下3家旅行社经营中国公民出国旅游业务:招商局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北京神舟国际旅行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民间国际旅游公司。并暂停中国民间国际旅游公司以及上海商务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两家国际社经营中国公民出国旅游业务3个月。

  此举为遏制“跑团”现象

  此次国家旅游局的举措是为了遏制频频发生的跑团现象,广东中旅有关负责人向本报记者透露,在北京和上海两地,经常发生“跑团”现象,游客以参团前往欧洲旅游为“借口”,到达欧洲后私自离开旅游团队,然后就“人间蒸发”,类似于变相“偷渡”。

  广东铁青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欧洲国家的一些驻中国大使馆对我国部分国际旅行社产生信任危机,拒签率有所上升。

  据记者了解,由于国内国际社的不规范操作,国外不少旅游目的地声誉“受损”,在这种背景下,国外许多国家也开始加入规范我国国际社的行列中来,比如,澳大利亚旅游局开始重拳出击整治针对我国游客的购物点,估计从9月份起,澳大利亚线将加价千元。(来源:广州日报)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