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漳州抢救消失半个世纪的“竹马戏”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5日18:18 新华网

  新华网福州8月15日电(景延、林瑞红)“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是李白《长干行》中的名句。句中的“骑竹马”指的就是唐宋时期盛行于闽南和台湾金门一带一种朴素粗犷的民间“竹马戏”。日前,这一消失半个世纪、被称为“唐宋遗响”的“竹马戏”在漳州市文化部门的大力抢救下,将重现舞台。

  “竹马戏”,顾名思义其主要特点就是骑着竹马表演。竹马是用竹篾扎成马的形状,

外蒙绸布或红、黑、赤、青、花、白等多种颜色纸,就成了一匹活灵活现的马。演出时,竹马的前节挂在演员面前齐腹高处,后半部安置在背后腰椎处,看起来演员就像真的骑在马上。

  据历史记载,“竹马戏”的形成唐宋时期,分为本戏与弄仔戏两大类。表演时多为一生一旦或一旦一丑。“竹马戏”充分体现了早期戏曲的特色:简单粗犷,诙谐纯朴,甚至不必添置专门的服装,下乡演出时临时向村民借用即可。因此在民间曾盛行一时,20世纪20年代仅漳浦县就有18台“竹马戏”班。

  由于竹马戏艺人大多是文盲,艺术的传授只是依样画葫芦,加上受到歌仔戏的冲击,到20世纪30年代,竹马戏逐步衰落。1946年,最后一个竹马戏班解散。

  建国初期,文化部门就试图抢救“竹马戏”。当时文化部门通过调查,发现华安、漳浦还有竹马戏艺人,便组织他们参加民间文艺会演。1962年漳浦县成立了发掘、抢救“竹马戏”艺术遗产工作组,中央、省文化部门和专家相继前来调查。然而,这一古老艺术稍有复苏之时进入“文革”时期,生机再次被扼杀。目前,戏班、剧团已不存在,老艺人相继去世。但漳州市始终没有放弃抢救这一古老剧种的努力,于1984年、1997年两次展开普查,收集了大量珍贵资料和剧本。

  目前,漳州市文化部门已制定了抢救保护计划,将组织人员对竹马戏剧目、曲目及相关情况做进一步收集整理,使竹马戏的历史渊源,在中国戏剧中的地位,剧目、曲目、服装、道具、表演特色等更加明朗清晰。将对《跑四美》《唐二别妻》《昭君和番》等剧目做抢救性重塑排演,重组竹马戏民间职业剧团。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