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抗战英雄”笔端凝真情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5日22:20 扬子晚报

  “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这是本报60米苏绣长卷“签名征英雄”活动的主题,也是众多前来签名抗战老战士的共同心愿!昨天是星期日,虽然石城天气依然很热,但前来签名的老战士络绎不绝。

  昨天上午,本报迎来一批特殊的客人,他们是去年开绣仪式所在地南京军区司令部第四干休所的老同志。八十高龄的南京军区原装甲兵副司令员朱恒怡、许枫、宋孔广来了,皖

南事变的幸存者、新四军老战士张本清拄着拐棍来了,老八路和新四军老战士王子玉、范振春、蒋旦萍、李晓光来了……他们用曾与日本鬼子拼杀的大手,郑重签名,并留下了祈望民族振兴的一片赤诚!

  病房里的特别签名

  昨天上午9时许,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一间高干病房里,展现意味深长的一幕:正在住院治疗的抗日老战士、原南京军区副司令员王子波,手握签字笔郑重地在本报特地送来的苏绣长卷上签下自己的名字。

  本报苏绣长卷“签名征英雄”活动,激起众多人特别是抗战老战士情感上的共鸣。正在住院的王子波老人看到本报消息,颇为感慨,特地委托秘书与本报联系,希望尽快能参与签名。本报记者得知王老身体不便,便破例安排老人在病房签名。当年,15岁的他从县立职业中学来到山西抗日前线,参加了新四军青年抗敌敢死队,从此在抗日战场上浴血奋战……

  忆起抗战,王老感慨万千。他自豪地说:“抗战8年,我都参加了,先是后方半年,搞宣传、募捐,后是7年半都是在抗日前线……”王老又说:“历史不能忘,牢记历史是为了开创未来。从这个意义上说,《扬子晚报》办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值得庆贺!”

  一个带着印章的“特殊”签名

  昨天一大早,就有一位从句容赶来的“特殊”签名者。原来,家住句容的唐长顺老英雄,今年已88岁高龄,前天看到本报“签名征英雄”活动的消息后,就想来南京在长卷签上自己的名字。但由于年老体弱不能长途坐车,子女们就不同意他过来。经过再三的商量他就委托儿子唐仁彬赶来本报参加签名。唐先生在长卷上认真签上父亲的名字后,又从包里掏出父亲的印章在长卷上按下了父亲的名字。唐先生动情地告诉记者,父亲时常教育他们这些子女要牢记历史,勿忘国耻。临行前父亲用颤抖的双手把自己的退伍证交给了他,并一再交代要用相机把长卷上的内容拍下来给他看看。

  “八路诗人”忆当年

  签名现场,85岁的离休干部江洪涛吟起一首抗战诗。伴着诗情,江老忆起历史一幕:那是1942年冬天,日军平林师团清水旅团1600人在江苏泗洪的朱家岗,对新四军4师9旅26团进行了包围,企图吃掉这个团。一场血战在朱家岗打响了,曹圩交通沟前火光冲天、弹片横飞。打扫战场时,人们发现有个战士嘴里咬着鬼子的耳朵,有的手握大刀、手榴弹掰也掰不开,有的手上沾满了脑浆和鲜血,圩沟都被鲜血染红……朱家岗战斗只是新四军淮北33天反扫荡的一个缩影。为了纪念这次战斗,江老曾趴在床上写下了一首词《水调歌头·血战朱家岗六十年祭》。江老离休后一直用诗词讴歌党的历史和我军的烽火岁月,先后出版了《风雨吟草》、《晚晴词曲集》等,被人们称为不知疲倦的“八路诗人”。

  未曾了却的签名情

  在昨天的签名活动中,众多老战士情不自禁想起一位老战友,他就是艾奇。去年8月15日,在南京军区司令部第四干休所举行的“苏绣长卷”开绣仪式上,他特别活跃和忙禄,时而东奔西走,时而激昂亢奋。活动结束时,他将张明敏拉到一边说:“你是在做一件有历史价值的事!咱们明年8月15日再见。”

  然而,让人痛心和遗憾的是他已经不能来了!他用自己壮丽的“播火”人生,实践了一位共产党员“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誓言。今年5月6日,虽然没发讣告,南京石子岗殡仪馆里依然人头攒动,从将军到士兵、从老人到孩子、从老师到学生,许多人自发前来为这位不知疲倦的“播火人”送别。随后他的骨灰直接撒入长江,融进大海,那块弹片依然存在着。不少老战友说,如果他在,他一定会第一个来报社签名。虽然苏绣长卷上没能签下他的名字,但人们会永远记住他!

  长卷签名激励年轻一代

  走进签名的现场,看着一个个针绣大字,老人们的心仿佛回到了那烽火连天的岁月。最让他们记忆犹新的是60年前的今天,全国军民欢呼胜利的情景。

  当时正在新四军军部的蒋旦萍说,虽然军部在盱眙农村的黄花塘,但是大家都感到扬眉吐气。大家奔走相告,宰猪杀羊,大会餐。

  范振春回忆道,溧阳阴平一带的老百姓听到日本投降的消息,像过节一样,抬着猪和鸡来慰问部队,还与官兵一起扭起秧歌。

  老干部李晓光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当年他是从一个会议上知道日本投降的消息的。那天,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萧华正给部队作报告,机要科的一位同志给首长送来了电报,首长终止了讲话,宣布了这个消息。顿时,掌声沸腾,欢呼四起。

  老干部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回忆当年胜利的时刻,更感谢扬子晚报没有忘记老人,忘记过去。他们说,扬子晚报开展“苏绣长卷”签名活动,将抗战英雄的名字永远记载在历史上,将抗战的精神永远树立在扬子千万读者的心中。让历史告诉未来,特别能教育引导年轻一代奋发图强。通讯员 练红宁 实习记者 施为飞 徐莹 本报记者 祖六四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