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杨振宁的“成功论”颇堪玩味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5日23:50 红网

  中国大学教育在世界上非常成功,还是非常不成功?世界著名物理学大师、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14日在乌鲁木齐表示中国大学办得很成功。“从教育年轻人的角度讲,中国大学的本科教育非常成功。”杨振宁说,2004年他曾在清华大学为大一学生上过一学期物理课,此前他曾在美国教过两次大一物理。相比之下,中国大一学生比美国大一学生基础更扎实、学习更专注、更努力。(8月15日新华网)

  教育话题虽然人言言殊,但大学教育却常被有识之士痛陈其弊,其中既有教育部高官也与寻常平民。在大学教育成为众矢之的之际,诺奖得主杨振宁却在新闻发布会上,郑重表态“中国大学办得很成功”,这种“盖棺论定”的“成功论”俨然以正视听,因此颇堪玩味。

  判定大学教育成功与否,并无直接量化的标准,但同为诺奖得主爱因斯坦的一席话可资参照。爱因斯坦说:“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爱翁的话似乎可以这样理解:大学不应是人才的加工厂,或者是生产技工的流水线,而应是培养青年人性灵和谐的场所。那么,权衡大学教育是否成功,就当以它所培育出的学生是否和谐为准。

  然而,杨教授却因为中国大一学生比美国大一学生基础更扎实、学习更专注、更努力,从而断定“中国大学办得很成功”!基础扎实与否显然是从技术方面来考量,而不是从人文精神来忖度。其实某学生基本功扎实,大多得益于填鸭式的灌输教育,还应归功于死记硬背的苦力式学习,而并不能推出该学生和谐的定论。

  对中美教育深有研习的数学家丘成桐先生,在《中国教育忧思录》中感叹道,美国学校非常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所以不断地有新的天才出现,而中国是用种种考试凝固学生。在我们周围,常听到有人感叹现如今的大学生多木讷。试想,在种种桎梏的凝固之下,那些可怜的学生又怎能生龙活虎、灵气十足?一个思维僵硬、老气横秋的学生又怎能称得上和谐的人?

  丘成桐先生还说:“内地院校喜欢引导学生去做一些赚钱的事情,有的大学甚至鼓励学生修学做生意,学校里的实用主义风气很浓。”某些大学大兴实用主义,迫不及待和金钱亲近,这早已是不争的事实,耳濡目染之下,大学生又怎能洁身自好?“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良训犹存,过于与铜臭攀缘的大学想必不是优质的大学,这样的学校却不鲜见,如此一来,大学教育又何谈成功呢?

  诚然,教育场域不能成为学店,更不能成为黑店。但还不能仅仅如此,学者布迪厄认为,教育的积极社会作用还有更高的要求,体现在教育有对社会民主行为的实践和示范作用。按照这个论断,“中国大一学生基础扎实”显然仅是形而下的层次,远远没有达到形而上。即便按照杨教授认可的“大学有教育年轻人、做尖端研究、为社会服务三项重任”的标准衡量,单纯强调基本功扎实难免有“抓住一点,不及其余”的嫌疑。

  其实,考量中国大学办得很成功与否,更不能忽略相应的社会代价。譬如,有调查显示,大学学费相当农民35年收入;譬如,从1994年至今,10年间国内大学学费猛涨20倍,而此期间国民人均收入增长不到4倍;譬如,许多农家子弟,因家境贫寒无法一圆大学梦……即便某些子弟依靠举家之力,而有幸迈入大学校门,梦是圆了,但付出如此代价,显然也不能轻言这样的大学教育就很成功。

  谁最有资格说中国大学办得是否成功呢?我想还是那些毕业了或正在高校就读的学子,只有他们才最感同身受。然而,此时作为旁观者的杨教授,却如此“掷地有声”地发言,着实颇堪玩味。(稿源:红网)(作者:王石川)(编辑:耿红仁)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