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不信公安局长清廉是官民互相失信的结果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5日23:50 红网

  最近,安徽省政法委为一名县公安局长特批了2万元的困难补助金,这笔补助金是由省公安厅出面申请的。据了解,这位局长为了给妻子和母亲筹集巨额医疗费,不仅卖掉了房子,而且举债30多万元。当局长的竟会穷到需要困难补助,到底是真是假?一时众说纷纭。

  从大量的媒体评论和网上热议可以看出,人们普遍对公安局长的贫困持不信任态度。而这并非对局长个人的不信任,而是由于社会对政府及权利阶层的整体信任滑坡所致。太多

的腐败案例,已使这一阶层几乎全面失信于草根社会。这真是个报应:缺乏监管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权力自我放纵造成的社会评价低劣的苦果势必会降低政府形象,使社会承受巨大的民心流失成本,使公权在执行过程中遭受种种民意阻碍,官民冲突更可能引发社会阶层的对立和矛盾。

  一旦权力阶级遭到社会诟病,整体信用就会沿着非理性的轨道下滑,其后果是:人们不相信在“黑暗”的地方还会有光明存在,不相信在腐败成风的官场居然还有“清廉”。这是一种对权力的绝望:一杆子打翻一船人。上述的这位公安局长显然就是被同僚所累,使人们已不能相信他的清廉。可以说,他也是腐败的牺牲品。在“天下乌鸦一般黑”成为社会共识后,一个恪守为官良知和道德底线,一个笃信清廉自律原则的清官,会发现,自己不仅在官场,也会在民心之中,忽然迷失了自己。而一个欲坚守清廉的好官,其内心的支撑除了个人的信仰和精神的追求外,民意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当他发现,他清廉的结果非但没有任何的精神回报,不仅遭到党同伐异,而且面临民意凋零甚至是质疑和拷问,那他心理的承受力会可想而知。在如此尴尬的境地中,除了将他推向腐败的怀抱,公众还有没有更好的选择?

  因此当前的问题是不仅官场失信于民,其实官场和百姓在互相失信:即百姓不能相信我们这个社会还有廉洁奉公的好官,而官场也不能相信社会还有能接受清廉官员的百姓。其实后者更可怕,正因为,社会已不能以善意揣测某些好官,既然少数好官的出现会让人怀疑是做秀和伪装,既然清廉也不会取得社会信任,使某些原本应该成为好官的人也加入到腐败的阵营:反正不贪白不贪。因此,官民互相失信是危险的,其结果必然是双输:腐败导致公众对权力的绝望,对公权的绝望必然导致更大的腐败……

  其实,因为社会公众的过度不信任导致的危机也在社会的各个层面蔓延:比如食品的公共安全问题,因为问题太多使我们已经不能相信在这个市场还有严守规则者,这种不信任势必带来更多的人不守规则。如果说官场或市场的原罪导致破窗效应,那公众的过度怀疑将会加速破窗,最终导致社会和各行各业的危机无法收拾。

  所以,我想说的是,社会的不公平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对社会而言,任何秩序的混乱都是暂时的,而信心的丧失才是最危险的。所以,让我们相信光明的存在,让我们相信这位公安局长的清廉,任何一点民意的支持,都会温暖正义的心灵,而微弱的亮点,也是对黑暗的威胁。因此,不要对我们身处的社会失去信心,我相信公众的信任才是销蚀社会不公和腐败的最有效武器。(稿源:红网)(作者:司欣)(编辑:潇湘行)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