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铜陵:五渠道亲民更利民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6日02:02 人民网-华东新闻

  近年来,随着建设步伐加快,安徽省铜陵市出现了征地拆迁、下岗再就业、环境污染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市委、市政府通过五条沟通民心渠道,认真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急难愁问题,及时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领导下访”听民声

  为了建立通畅快捷的民情通道,今年年初,铜陵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党政领导下访基层联系信访工作制度》,把干部进村入户、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变成了一种规范的工作制度。15名市级干部下访征求到39条意见,并逐项落实解决措施,为群众解决了50多个具体的问题。市委书记沈素琍对每一封群众来信都及时批阅处理,受到群众的好评。

  “那天只是抱着一线希望去试试,没想到这么快就拿到工钱。市领导为民办实事办好事,让我们深受感动。”农民工陆某说,春节前,几位市委常委在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下访时,听到他反映施工单位和个体老板拖欠工资,立即要求相关部门限期解决问题。

  干部下访多了,群众上访就少了。1至4月,铜陵全市受理信访总量同比下降50.7%。新修订的《信访条例》出台后,市委、市政府又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了基层信访工作,并认真开展“开门接访、带案下访”活动,严格实行首问负责制,对受理的信访事项,坚决做到问题不查清不放过,问题不解决不放过,措施不落实不放过,有力地维护了一方稳定。

  “行风热线”暖民心

  普济圩农场特困残疾人许金娣在向“行风热线”求助几小时后,市民政局负责人就上门慰问,并为其办理了每月206元的低保救助。

  由市政府纠风办等单位联合举办的“行风热线”,自2004年底开播以来,共有37个政府职能部门和行业窗口单位负责人“上线”,群众对问题答复办理满意率为90%。许多市民反映,“行风热线”既是为民解忧的“民心线”,也是督促改进工作作风的“监督线”,群众有困难,打个电话,直接和部门的领导说说,解决起来顺利多了。参与上线的部门反映,面对千万双“耳朵”回答问题,只能“一就是一,二就是二”,马虎敷衍不得。

  还有一些部门过去被动接受“行风热线”的监督,现在主动关心“行风热线”,为市民排忧解难。市卫生局根据群众所盼,将“相约在社区、健康进万家”活动制度化,社区服务站免收挂号费、为居民免费测量血压和接受健康咨询。

  “市长电话”解民忧

  早在1984年5月1日,铜陵就开通了市长值班电话。在20多年的运行中,做到“来电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答复”。

  市长值班电话把工作重点放在群众反映的行路难、吃水难、看病难、上学难、回迁难等具体而又复杂的问题上。翠竹园小区自2002年建成后,由于地势低洼,800户居民一直为用水难所困扰。今年初,社区代表将这个问题反映给了市长值班电话,市领导立即督促市建委认真整改,彻底解决了居民用水难的问题。

  “网络对话”知民情

  “《市民论坛》是市民参政议政的重要平台,各单位每天要定时浏览论坛,对市民提出的涉及本部门本单位的问题,要及时认真回复,用扎实的工作取信于民。”市长张庆军的一席话掷地有声。

  这一网上对话栏目开通后,市民可以随时随地在网上对政府各职能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到今年4月份,刚开始,参与网上对话的部门已经有60个,各部门对网民提出的问题高度重视,及时协调解决,现在,问题回复率一直稳定在90%以上。目前,论坛的累计访问量超过74万人次,发帖12万多条,日发帖量近500条,市领导批示达50多次,成为“民意随时表达,民情快速反映,民生需求及时解决”的有效平台。

  “2110000”顺民意

  “2110000,真是灵。”铜陵市民称赞,市行政服务中心的便民服务热线特别负责。

  热线办的同志介绍,尽管便民服务热线开通只有一年多时间,但热线已渐为民知、为民用、为民爱。过去最低时,1个月受理电话58件,现在每月则有400多件,求助事项内容也日益广泛。

  便民服务热线侧重于社会公益类服务,遇到的大多是居民下水管道漫溢、油烟扰民、垃圾处理等家长里短的琐碎小事。在“热线”的积极帮助下,这些小事得以迅速解决和落实。如今,不少市民已是热线的“回头客”和义务“宣传员”。

  铜陵市五条沟通民心的大道,使群众心齐气顺,党群干群关系明显改善,党和政府的诚信度和公信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华东新闻》 (2005年08月16日 第一版)

  作者:本报记者 刘杰 何聪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