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山东为何此刻冒尖(华东时评)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6日02:03 人民网-华东新闻

  近来,山东上半年工业经济的高增长,正成为一个热门话题。而舆论关注的焦点是,这种赶超是偶然还是必然

  从某种意义上说,山东的此刻冒尖,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排名问题。因为在其背后,很可能预示着区域经济走势正出现新的拐点

  眼下的山东,用“外热内冷”来形容,或许是比较贴切的。

  事情的起因是一张统计报表。今年上半年,山东GDP同比增长15.4%,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5.9个百分点,是山东1995年以来的最高值。尤其引人关注的是,山东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增加值首次超过广东,跃居全国第一。

  由此,山东工业经济的增速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但让人略感意外的是,一贯豪爽的山东人,在这个问题上却相对低调。而这,也让人有了更多的好奇。

  其实,在中国的经济版图上,山东始终处于比较特殊的位置。一方面,山东一直给人以经济“大块头”的印象;另一方面,它又从来没有像广东、江苏、浙江那样大红大紫过。但这些年来,工业基础相对扎实的山东,心气正越来越高。因为在很多山东人心中,“工业第一省”广东始终是紧盯与追赶的目标。

  现在,当梦想基本成为现实时,当事者并不愿意过于张扬,这或许是因为舆论对此次赶超是偶然还是必然的疑问。

  值得注意的是,山东上半年的工业经济增长,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强大的投资支撑。而这,放在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的大背景下来看,就更显得不同寻常。

  应该看到,在这一轮有保有压的宏观调控政策下,受影响的主要是钢铁、水泥等重化工业,而且主要是针对新开工项目。而这几年,山东的重化工业体系已经比较完备,受调控影响相对较小。同时,山东能源矿产丰富,在国内很多地方能源告急时,山东则相对平稳。所以山东许多大项目能够顺利开工投产,拉动经济增长。

  与此同时,山东的大企业与日韩企业有一种互补和对接,正好承接了日韩制造业的转移。而日韩企业的技术等级,与山东的现有能力基本吻合。比如,最近韩国加紧转移的造船等资本密集产业,正好与山东的特点相匹配,不致发生消化不良。

  不过,除去工业基础上的优势,或许更重要的是,中国资本流向正在发生重要而深刻的变化。

  今年上半年,长三角和珠三角一些核心经济指标的增幅都明显回落。简单地说,这是受上游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和下游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的双重影响,两地企业亏损面上升,盈利能力下降。但其经济增长变慢的深层次原因,应当是资金正在加速从南向北转移的步伐。

  从理论上说,投资重心由南向北转移将是一个长期的趋势。上世纪80年代,珠三角重点发展以来料加工为主的外向型劳动密集型产业。90年代后,长三角和珠三角相继进行产业结构升级,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产业转移。但现在,两地的土地和人力成本优势已经不复存在。

  似乎要为这种看法作注释,在山东工业经济冒尖的同时,环渤海区域的整体实力也在迅速提升。以上半年为例,该区域中的天津和辽宁也成为经济增长的明星省市。其中,辽宁更是创出10年来同期增长的最高水平。而在珠三角和长三角众多企业面临利润下滑的疲软局面下,环渤海区域的这种强劲增长,无疑让人侧目。

  从某种意义上说,山东的此刻冒尖,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排名问题。因为在其背后,很可能预示着区域经济走势正出现新的拐点。

  《华东新闻》 (2005年08月16日 第二版)

  作者:高渊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