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乡镇“瘦身”路径何在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6日06:58 大众网-大众日报

  有关方面的信息表明,我省税费改革的重点,明年将转向以乡镇机构改革等为主要内容的配套改革。就乡镇机构改革这一热点问题,记者曾进行了半年多的采访调查,所获信息及采访对象的看法,颇有一些价值。

  只需40人却有400多人

  经济欠发达地区,一般“官本位”思想较重,认为吃“财政饭”是铁饭碗,旱涝保收,因此拼命往政府部门挤,乡镇机构普遍超编严重。一位乡镇党委书记对记者说,他所在的镇只需要40人左右即可,但这里却有400多人,仅副科级干部就有40多人。副科级干部安排不了,只好派到管区去任职。单县原有乡镇在岗人员5138人,今年初改革后只保留了705人,乡镇仍然运转良好——可见原来超编多么严重。

  欠发达地区工业项目少,第三产业也不发达,在完全取消农业税后,财政动辄减少六七百万,甚至上千万;虽然有上级财政的转移支付,但因为种种原因,转移支付的资金往往被“平衡”了,并不能完全到达乡镇一级。因此,取消农业税后,这些地区乡镇一级的日子将极不好过。

  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乡镇虽然还能养得起人,但据记者调查,乡镇机构实在不需要那么多人。

  记者曾走访某镇最大的一个村,这个村的干部把镇各部门按下村次数多少给记者排列了一下,分别是:计划生育办公室,建委,电站,派出所,粮所……计划生育是国策,计生部门对育龄妇女每月一小查,一季一大查,下村次数最多。建委的人员下村主要是核批宅基地,这个村去年仅批了两处宅基地,按核批一处宅基地需要下村两次(初审、终审)计算,建委人员来村里四次——下村次数排第二的部门,一年仅下村四次,可见当前农村对乡镇七站八所的需要低到一个什么程度。

  而该镇32个行政村,去年只批准了12处宅基地,多数村根本不需要去。但镇建委却有13人,正式在编的只有3人,其余10人全是聘用的。

  据该镇镇长介绍,在编人员80人,县财政发工资。招聘人员50多人,镇里发工资,一年工资支出70多万元。假如辞退这些招聘人员,一年省出70多万元。

  另据记者了解,有些乡镇的七站八所,靠搞创收给招聘人员发工资,这样势必造成利用手中的权力,向农民乱收费。

  乡镇数量应撤并三分之一

  精简乡镇人员,应继续合并乡镇。

  2000年底到2001年初,我省曾撤并乡镇600余个,占全省乡镇总数量的四分之一,撤并幅度居全国前列。现在回头看,仍有继续合并的空间。鲁西一个县原有27个乡镇,2001年合并为20个,但仍比改革开放前的人民公社多3个。据记者了解,全省大部分县没有撤并到人民公社时期的水平。现在的交通、通讯条件比人民公社时期大大进步,完全有理由继续合并。

  乡镇撤并到什么规模是合适的?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司长詹成付认为,东部地区乡镇人口规模应在8万—10万左右,人口在100万以上的农业大县乡镇数量应控制在15个以内,50万—100万人口的县(市)乡镇数量应控制在10个以内,50万以下人口的县(少数山区除外),乡镇数量应控制在8个以内。这样算来,全国乡镇建制总量要比现有的减少三分之一,我省大体也应减少这个比例。

  分步进行精简

  单县在今年年初进行乡镇机构改革,每个乡镇定编30—40人。江苏省近日出台乡镇机构改革措施,每个乡镇行政编制30—40人,事业编制35—45人,每个乡镇总共65—85人。

  据了解,现在我省乡镇人员多的有三四百人,少的也有一二百人,需要大量裁减。

  乡镇人员大体分为三块:行政编制人员、事业编制人员、临时聘用人员(包括借调人员)。临时聘用人员多是村干部或其他农业人员,有固定生活来源,比较好精简。事实上,很多地方这两年清理的大部分是这些人员。难以精简的是行政编制人员和事业编制人员。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可喜的一点:经过这些年乡镇机构改革的“淬火”,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到位,很多人已经意识到:乡镇机构减人是大势所趋,有一天让自己离开也能接受。

  有关人士认为,在这个基础上,应该继续减少乡镇机构改革的阻力,一个重要措施是分步进行裁减:不是把人一下子推向社会,而是先半推向社会,给他们发着工资或最低生活保障金,让他们在社会上闯荡。事实上,由于相关政策没出台,这两年各地精简的人员一般都是这样“挂”着。

  第二步,等时机成熟时,一次性买断或逐步买断其工龄,使他们完全脱离乡镇。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采取的就是这种措施。但这样做所需资金比较大,单县人事局的同志曾给记者算过一笔账:以每个人3万元计算,这个县需要4亿—5亿元人民币,而县财政每年只收入1个多亿,单凭本县财力负担不起——全省大部分县区恐怕也没这个财力。因此需要上级部门出台政策,加以支援。

  如果没有上级财政支援,目前只能做到第一步。但这一步只是达到了精简人员、提高行政效率的目的,并没有大幅减轻乡镇财政压力——充其量只是少支出了这部分人在岗时的办公费。如果各级财政充裕,应该合力实行第二步。一次性买断所花费的资金,要比逐月发放(恐怕要一直发放到这个人退休、去世)工资的累加之和少得多,从而真正达到减轻财政压力的目的。而且,这样做还能彻底断绝精简人员与乡镇的联系,以免将来回流。单县1999年精简了一批乡镇工作人员,离开乡镇6年,这些人每年还从镇上领1500元左右的生活保障金。他们对记者表示,能接受“用一次性发放的资金取代逐月领取生活保障金”。

  诚如许多县、乡的同志所言,前两年为了解决国有企业富余人员,政府曾用一次性买断的方式。现在我国到了工业反哺农业的时候,有理由用这种方式解决乡镇的富余人员。

  单县在今年初乡镇改革中精简的人员,很多人去北京、上海、济南经商。他们说,如果离开机关时能发放一笔创业资金,那么更容易接受离开的现实。另外还要注意一点,因为被精简人员在社会上谋生能力大小不等,在离开之前最好对他们进行培训。再者,“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为了保证乡镇机构改革的顺利进行,县政府机构也应相应调整。

  扎住进人口子

  无庸讳言,这些年行政机关精简人员,很多地方走了一条“精简—反弹—再精简—再反弹”的路子。乡镇机构改革怎样确保不再反弹?

  乡镇进人无非上、下两个口子:一个是经上级核准,带着编制下来,吃“行政饭”和“事业饭”;一是乡镇自行聘用人员,吃“乡镇饭”。

  在今年1月召开的全省人事工作会议上,有关部门宣布:从今年开始,乡镇人员编制由省进行总量控制,五年之内乡镇机构和人员编制只减不增。这就从上边扎住了进人的口子。

  上口扎住了,怎样堵住下口?乡镇之所以能自行聘用人员,最核心的原因是乡镇财政能解决他们的工资。扎下口要从乡镇财政上做文章。

  有学者主张取消乡镇财政,目前取消乡镇财政也不符合实际情况——如果取消乡镇财政,乡镇成百上千万的债务首先无从消化。而且在目前体制下,许多涉农公共产品还是由乡镇出资建设,如果其他配套改革不到位,取消乡镇财政将使乡村“瘫痪”。目前最好的办法是半取消乡镇财政——“乡财乡用县管”。

  “乡财乡用县管”,安徽、宁夏、河南等地已在试点,我省从今年起在51个财政困难县开始试点,其内容是在保持乡镇的预算管理权、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财务审批权不变的情况下,由县级财政主管部门直接管理并监督乡镇财政收支。通过财权上收,达到用人权上收,从而控制乡镇进人。

  在今年六月召开的全国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肯定了“乡财乡用县管”的试点,并说具备条件的地方,可以推进这一改革试点。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