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爱心正遭遇教育苦难的过度开发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6日07:05 大众日报

  中国扶贫基金会新长城项目部8月9日公布了《中国优秀特困生调查报告》。报告称,以每年8000元为标准,一个本科生4年的花费,相当于一个处于相对贫困线的农民41年的收入。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数据,表征着中国弱势群体的教育苦难。

  沉重的教育苦难,在政府救助体系尚不完善的现实中,常常指向了社会爱心的救助——每一个苦难报道的背后,都会有类似“人人都献出一点爱”的爱心呼唤——层出不穷的苦

难出现,就有着层出不穷的“爱心呼唤”,社会爱心正遭遇着教育苦难的过度开发,这种过度开发对社会生态的破坏是巨大的。“献爱心”本来是一种主动、自愿、愉悦的利他行为,一个人通过主动献爱心,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能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愉悦,社会也因此而和谐。

  而教育苦难之后的“爱心呼唤”,则是对爱心的一种过度开发,这种过度开发剥离了“献爱心”应有的主动和自愿,带有浓厚的“道德强迫”色彩,使一种本应是精神享受的东西异化为人们的精神负担——不是我主动去“献爱心”,而是有一种力量敦促甚至“强迫”我去奉献,这会在伤害爱心的同时,让人们产生某种强烈的逆反和排斥心态。

  如果我们以为“献爱心”蕴藏着取之不竭的能量,这必然会产生一种矛盾:热切寄望于社会爱心,而爱心因为能力有限又未能解决问题,于是就必然产生一种失望和苛求——或指责社会的冷漠,或鄙视爱心的无能,或对未献爱心的人进行道德质疑,如此就在引发道德冲突与猜忌的同时,破坏了天然的社会道德生态。

  实质上,在拯救教育苦难这个问题上,诉诸于能量很有限的“献爱心”是根本不行的———爱心至多只能是一种辅助性力量,拯救,只能从降低教育成本和完善政府救助体系入手。目前中国高等教育的成本不仅大大地超过了普通家庭的承受能力,也大大超过了整个社会爱心的能力所及,再多的爱心,在普遍昂贵的教育成本面前也只能是杯水车薪。

  ——中国青年报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