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抗日把我带上革命路”,王辅一扛着笔杆打鬼子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6日09:00 南京报业网-金陵晚报

  金陵晚报记者贺沂沂【金陵晚报报道】人物档案姓名:王辅一年龄:76身份:退休前为军事科学院军事百科研究副部长经历:1929年7月25日出生于江苏赣榆,1941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时为青年党员),1945年初由地方调入八路军,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1988年被中央军委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三级解放勋章、独立自由功勋荣誉章。1981年起参与组织《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条目撰写,撰写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早期领导人之一的《项英》条目;1987年起任军事科学院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编审室副主任、军事百科研究部副部长,参与

领导《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的编纂。1981年至2003年,为12位高级将领写出传记或传略,出版了《罗炳辉将军传》、《罗炳辉的故事》、《项英传》、《新四军简史》、《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简史》、《为将帅书写辉煌》等专著和150多篇文章共300多万字。想在著作一栏里写全王辅一的作品,没有千字是写不完的。走进王辅一将军的书房,环壁而立的三个大书橱里,放满了他的作品,书桌上铺满了写作用的稿纸。王老将军说,现在他一天不看书,一天不写点东西,就过得不安心,手痒、心更痒。再看老将军写作用的稿纸,也极特别,全是他人寄来的信件、信封、无用的打印纸、废弃的药单,翻过来那些空白的地方就成了王老将军的自留地,《罗炳辉将军传》、《项英传》等著作就诞生在这些二次利用的纸上。王老将军说,虽然现在日子好过了,但也要时时处处学会节约。在记者采访的这些将军里,王辅一是唯一一个没有带过兵开过枪吃过子弹的。从参加革命抗日的第一天起,王辅一手上的武器就和别人的不一样——别人用的是枪杆子,王辅一用的是笔杆子。战争年代,王辅一用一支笔杆子起草各种命令、绝密文件、宣传文章;和平时期,王辅一又用一支笔杆子撰写、记录我军辉煌的革命历史。王辅一说,抗日把他带上了终身革命路,笔杆子令他在这条路上奋勇向前,“生命不止,笔杆子不息。”

  亲眼目睹日军暴行

  抗日战争爆发时,王辅一还只是个一岁多的小毛孩,可是14年的抗日战争却是王辅一一生中最至关重要的经历。“抗日战争时,我年龄很小,因而不可能有轰轰烈烈的壮举,但如果没有抗日,我也不会走上革命之路。”“1939年,我10岁,有一天到地里割草,突然鬼子的飞机来了,围着庄子附近低空盘旋。对一个10岁小孩来说,一个人到地里割草本就很害怕了,地里到处都是蛇,再加上飞机,又不知道它来干什么,是不是投炸弹、开枪?心里就更害怕了,那种害怕的感觉到现在我都记忆犹新。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开始对日本鬼子有了仇恨。”接下来,日军占领了王辅一所在的赣榆县。年幼的王辅一再次耳闻目睹日军的屠杀。“村里有个姓仲的人,也不是共产党员,只是庄里的一个警察,就被日本鬼子抓去,放狼狗咬,用刀一块块把肉割下来,他最终惨死在鬼子的刀下。”

  儿童团长加入共产党

  日本鬼子打到赣榆县里来时,王辅一正在上小学5年级。很快各个村庄里成立了儿童团,王辅一当了儿童团团长。“那个时候,我父亲是村长,所以,县里来了人都住在我家里,总是能接触到不少的共产党员、八路军,对我是一个很好的熏陶。”一边学习,一边参加抗日战争,王辅一很快就成了村里抗日小骨干。“庄里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知道我,都听我的。逢开大会,都是我指挥着大家唱《八路军军歌》,那歌一唱立刻就让人充满战斗力,斗志昂扬的——铁流两万五千里,向着一个坚定的方向。苦斗十年,锻炼成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76岁的王辅一将军忍不住双臂挥动着唱起来。

  手榴弹随身带

  日本鬼子进赣榆县后,据点设在朱都,离王辅一所在村庄只有10里远,非常危险,“尽管我们没有上前线,但我们也随时都可能牺牲。”于是,区委书记给王辅一带来一个小手榴弹,“比正常的手榴弹要短一点的,从那以后,我身上就总带着两样东西,一个是陈云写的《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另一个就是这个小手榴弹,一旦发生情况,随时准备和鬼子同归于尽。”除了担任儿童团长,王辅一还兼任着青年抗日先锋队队长,每天晚上都要站岗放哨。“毕竟还是孩子,心里也害怕,又离鬼子那么近。每天到了后半夜,为了壮胆,也为吓唬敌人,我们就用煤油桶里装着鞭炮,点着后,就像机关枪一样噼里啪啦乱响,让鬼子摸不着情况,不敢出来。”

  两次应征入伍被退

  1942年和1943年,王辅一曾两次要求入伍参军,却两次被打了退票,理由都是“年纪太小,扛不动枪”。再后来,又赶上精兵简政,最终王辅一都没有实现当兵到前线打鬼子的愿望,这成了他终身的遗憾。1944年8月,山东滨海开办滨海中学,实则是为党培养干部的学校,王辅一经人推荐,考取了。1945年,山东滨海军区来到学校召人,从500个学生中仅选中王辅一一个人,调到军区,当了一名缮写员,从此开始了一生扛着笔杆子的革命之路。王辅一将军非常感慨地告诉记者,在抗日战争期间,他有非常深切的体会:“贫穷落后就会挨打。我们的祖国为什么被侵略,就是因为我们的经济不如人,武器不如人。打仗时,人家用的三八大盖,可我们呢。所以,国家必须要强盛。还有,我们一定要宏扬爱国主义,那时候我们看着汉奸走狗就鄙视他们,我们的民族精神不能改。”

  为抗日忠孝难两全

  在抗日战争期间,还有一点让王辅一感受颇深,也终身留憾,那就是“为抗日,忠孝不能两全”。王辅一告诉记者,就在抗日战争即将胜利,马上就在大反攻了,母亲去世了。“按我们村里的习俗,母亲入葬时一定要由家中的长子站在棺前摔盆,棺木方才能抬走入葬。可是就要大反攻了,就要上前线了,我怎么能在这个时候离开呢。”最终,王辅一还是没有回家为母亲摔下那个棺前的盆,没能送母亲最后一程。“忠孝实难两全。对于这一点,好在我的父亲,还有家乡的父老乡亲都很能理解,从来没有因此责怨过我。1969年父亲去世时,我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我依旧没有回家送父亲,家人亲朋依旧没有责怨我。可是,对我自己,是终身最大的遗憾。”老将军从没有后悔过自己当初的决定,只是在说起这些往事时,老将军的眼角湿润了。(编辑云翔)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