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精诚所至,唤回浪子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6日09:03 解放日报

  日前,又有8名刑释解教人员成为利民管道疏通维修服务社的社员,占了这家服务社总人数近半。在过去三年中,这个小小的服务社总共引导百余名刑释解教人员走上自力更生的道路。服务社何以让“浪子回头”?

  多亏了王菊富,利民服务社的创始人,也是社员口中的“王队长”。

  工资只多一元钱

  场景一:去年底,王菊富给每个社员发了1300元年终奖。他边发边问:“我该拿多少?”社员们异口同声地回答:“13000元。”王菊富笑着摇了摇头,说:“既然我是队长,那么多拿50元吧。”

  其实,在服务社里,王菊富定了条铁规矩:自己每月的工资只比社员多一元钱。他解释说,一样的工资是为了体现他与社员同甘共苦;而一元钱的差距则表示队长身份。

  很多人对王菊富的选择不理解,因为开办服务社前他经营着一家五金材料店,收益丰厚。然而,当过党支部书记、有着30年党龄的王菊富毅然关闭五金店,自筹资金成立了服务队,吸收“特殊”队员。这一切,只因他不愿看到刑释解教人员因失业走上老路。

  结合队员们文化低、技术缺的实际情况,王菊富选择了疏通下水道这一行业。但疏通下水道又脏又苦,怎样说服社员呢?最有力的是行动,是以身作则。

  前年夏天,上海外国语大学生活区化粪池堵塞,横溢的粪便让人不敢靠近。年近六十的王菊富带着队员来到现场,首当其冲跳下一米多深的化粪池。在他的带领下,社员们忍着作呕的气味,硬是将12吨堵塞粪便分块挖出,一次性解决了化粪池十几年的宿病。这件事后,服务社获得了上外下水道疏通的长期业务,更重要的是,王菊富身先士卒的行为给社员留下深刻印象。

  如今,问起这些社员最佩服谁,回答一定是“王队长”。他们说:别看队长工资只多拿一元,但干起活来决不含糊!周边的居民也说,有些社员以前游手好闲无事生非,现在面对脏活累活二话不说埋头就做,进了服务社就像换了一个人。

  给队员一个小家

  场景二:年初三,有人敲王菊富家的门。老王开门一看,两对70多岁的老夫妻含泪站在门口:“谢谢王队长,让我们重新有了儿子!”王菊富又是惊讶又是感动,霎那间,他感到所有的付出只能用一个字形容:值!

  短短三年,王菊富最骄傲的不是服务社生意越来越红火,而是一组数据:服务社总共接收过108个刑释解教人员,其中107个社员走上了自食其力的道路,帮教成功率高达99%!

  在王菊富看来,管住这些“特殊”的社员不再犯错误,就可以维护一方社区稳定。为此,除了服务社这个“大家”,他还努力为社员们营造“小家”,用家的温馨感动他们。

  有些社员初来工作时,由于不光彩的历史记录,曾被家人拒之门外,甚至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王菊富一边在服务社里辟出宿舍,一边主动做社员家人的思想工作。一年里,他的助动车跑了1万多公里,其中一大半花在了家访路上。逢年过节,他还买上当令礼品,让社员们送回家尽尽孝道。几番努力,终于打动了社员家人,将回头浪子迎回了家。前文的四位老人流着泪说:“怎么也没想到,过年时儿子给我们送上了西洋参!”有了家,社员们心里更踏实了,工作也更卖力了。

  与此同时,王菊富还热心当红娘,鼓励社员组成小家庭。他风趣地说:“找个‘娘子’,既能管住他们,又能让他们有责任心。”为此,王菊富在经济上给予大力支持:凡是结婚的,他个人送上2000元礼金,服务社奖励2000元礼金。经过牵线搭桥,四对新人在王菊富的主持下举行了婚礼。如今,他们的孩子亲热地管他叫“爷爷”,而王菊富拍拍胸脯表示,孙辈们的教育问题他也会一路管下去。

  单飞闯荡撑一把

  场景三:烈日下,王菊富大汗满头:又是办理手续,又是采购工具,又是联系业务……这一切,只因原社员要创办同样从事下水道疏通的“利群服务社”。面对多出来的“竞争对手”,王菊富乐了:帮人,要帮到底。

  三年来,二十来人的利民服务社规模没有扩大,但有近百名社员通过这里走向了社会的其他岗位,更有4人成立了自己的服务社。王菊富说,鼓励老社员单飞,不仅能吸纳更多的新社员,而且能让老社员学会自我闯荡。为了这,他没少花心思。

  社员要创业,王菊富首先替他们解决后顾之忧,花上几万元为他们缴掉半年的社会保险费。全套的劳动工具,送起来从不含糊。遇上新成立的服务社缺少客户,王菊富二话不说,把自己成熟的业务让给他们。至于技术支持、思想沟通,王菊富的手机24小时待机,时刻欢迎老社员们找队长。在他的支持下,单飞的社员们对未来充满信心。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技术成熟的老社员走了,心思未定的新社员来了,王菊富执着地为小小的服务社操心。有人问他:你已经退休了,为什么还要这样辛苦?他回答:“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多稳定一名刑释解教人员,就是为社会多创造一份安定,就是为构建和谐社会出一份力。”

  任翀 本报记者 栗玲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