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月入过千三年全家脱贫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6日09:09 南方日报

  我省第一批“智力扶贫工程”贫困生实现100%就业

  月入过千三年全家脱贫

  欧国平作为我省第一批智力扶贫学生,于今年6月完成了在技工学校的学习,应聘到佛山市的台商发电厂工作,现在一个月的收入3000元左右。他说,他从未接触过这么大笔钱。

  今年20岁的欧国平是清远市桃源镇渔汕村人,家里还有3个正上学的妹妹。他告诉记者,原先家里穷,没钱读书,本打算念完初中就外出打工,挣钱补贴家用。没想到他被选为我省第一批智力扶贫学生。他一家命运从此改变了。现在,他每个月可以往家里寄近2000元,父母再不用为两个妹妹上学的费用发愁了。

  其实,像欧国平这样的例子还很多,我省每年有5000多个贫困家庭因“智力扶贫工程”脱贫。

  贫困生入读名校好就业

  据了解,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与广东省扶贫办从2002年起连续4年,采用省财政拨款资助的办法,每年招收5000名即共2万名农村家庭人均年纯收入1500元以下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免费入读技工学校。除省财政资助的智力扶贫生外,各市、县政府和各技工学校也主动参与这项工程,通过“奖、勤、助、贷、补”等多种措施,帮助近3万名贫困生接受技工教育。

  到今年7月底,我省第一批“智力扶贫工程”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并由各技校推荐工作,实现100%就业。其中70%被分配到广州、深圳、佛山、中山、顺德等珠三角工业发达地区就业,20%被分配到当地企业,还有少部分学生被安排到省外工作或是进入高一级的学校继续深造。第一批智力扶贫毕业生的月平均收入在1000—3500元之间,其中绝大多数在1300元以上。

  广东省建材技工学校校长冯为远告诉记者,当初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提出开展扶贫计划时,承担培养任务的都是全省职业教育界响当当的名校,而这些学校给贫困生开的专业也都是最好的专业,以确保他们找到“好饭碗”。2002年,学校从阳江、揭阳等地农村招收的第一批200名贫困生,如今已全部就业。

  贫困家庭由“他扶”向“自扶”转变

  从1998年开始试点的我省智力扶贫工作,着力把扶贫工程变“输血”为“造血”,基本实现了“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

  陆容杰是试点时的受益者。他是清远市清新县高田镇人,清远技工学校98级机电班的特困生。学校免除了他的学费、住宿费,还发放生活补贴,2000年还推荐他到广州松下万宝压缩机公司。由于工作突出,被送到日本学习半年,回国后担任组长,现在每个月能有3000元的收入。5年来他总共往家里寄了3万多元,帮家里盖起了两层小洋楼,购买了电视、冰箱、空调等电器。后来,他父母把刚中学毕业的弟弟送到清远高级技工学校,现与哥哥在同一家公司工作。兄弟俩每个月能往家里寄好几千元。陆容杰现在在广州番禺供了房子,想今后把父母接到广州生活。

  “‘智力扶贫’算是解决到点子上了。”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的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让贫困家庭的孩子免费到技校读书,学一门实用技术,进入发达地区的大企业中工作,三年后即可实现脱贫一户的目标,完成贫困家庭由“他扶”到“自扶”的转变。

  智力扶贫规模无法满足需求

  据了解,目前我省已开展的“智力扶贫工程”年招收贫困学生5000人,但全省有400多万贫困人口,按每30人中有一名适龄学生计,尚有十几万符合资助条件的学生得不到资助,被排斥在技工学校校门之外。

  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有关负责人说,当前我省仍有40万贫困人口(包括残疾人)人均年纯收入低于1500元,这部分人渴望入读技工学校,学习一两门实用的技能,从根本上脱贫。为保障渔民转产转业目标的顺利实现,今年,我省已安排200名智力扶贫指标接收贫困渔民子女入读技工学校。由于沿海渔民子女并非原智力扶贫对象范围,其入读相应地减少了山区贫困家庭子女的就读指标。

  有关负责人表示,“智力扶贫工程”要做的还很多。

  本报记者 刘茜 实习生 李蔚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