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市中心绿地难闻“百虫争鸣”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6日09:15 上海青年报

  本报讯(记者顾佳)20年前,一到夏末秋初,油葫芦、蟋蟀、金铃子、叫蝈蝈的叫声几乎随处可闻,不过现在,在市中心虫鸣已经难得一闻。上海大自然昆虫馆昆虫专家沈怡萱告诉记者,上海地区分布的30多种鸣虫多数生活在郊区,市中心常见的鸣虫仅有两三种。虽然本市绿地面积不断增加,但植物配置相对单调,没有形成可供鸣虫生息繁衍的“近自然环境”,是鸣虫不愿移居城市的主要原因。

  沈怡萱告诉记者,据统计,上海地区自然环境中的鸣虫只有30多种,种类比20年前减少了10多种,而且绝大部分只在郊区生息繁衍。

  昆虫专家介绍说,昆虫在自然界是生物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鸣虫虫丁是否旺盛,是城市生态环境的“测量仪”。近年来,虽然城市绿地面积不断增加,但是绿地规划设计并未营造出“近自然环境”,土生土长的鸣虫自然很难在其中生息繁衍。

  在城市绿地内,乡土植物所占比例相对较少,鸣虫藏身的枯枝败叶、杂草则会被及时清理,致使鸣虫数量大大减少;另外,本市多数绿地的植物配置,总是清一色地分成乔木、灌木、草坪三层,植物品种单调很难形成接近自然的生态链,时常喷洒的药物,使得各种昆虫都很难繁衍生息。

  著名植物学家程绪珂教授建议,上海要建成生态型城市,不仅要在数量上增加绿化面积,更重要的是通过构造植物群落,在绿地中营造“近自然环境”,为各种动植物以及人类提供共生共荣的生态环境。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