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鲁班奖”何以被细雨渗透(头条评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6日09:25 人民网-华南新闻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新楼六层(顶层)的天花板不断向下渗水,多处墙面被浸湿,数间实验室存在积水现象,两台电脑被淋湿受损。该学院新楼于去年年初投入使用,造价1.4亿元,2005年获得过鲁班奖。

  印象中,这已不是鲁班奖获奖建筑工程头一次出现意外了,但在投入使用如此短的时间内出现如此“小儿科”的质量硬伤,则堪称前所未闻了。抛开鲁班奖的显赫桂冠不谈,即

便是作为最基础性的土木建筑,遮风蔽雨也是对它使用功能的基本要求,可就是在建筑技术已高度成熟的今天,在建设者、使用者和品评者早已不将风雨入侵问题当作一个技术难点的今天,“意外”却偏偏出现了。这是谁的尴尬?

  一切还有待溯根调查,但它所折射的一些现实疑问却是必须直面的。确保安全性能上的万无一失,对于任何建筑而言,都是不可动摇的原则命题。在这个命题下,雨水的渗入和地基的稳固同等重要,因为失去了任何一方的可靠维护,建筑的使用功能就将是不安全、不完善的。当投资过亿的重点工程出现渗漏,联想到建筑领域屡屡出现的“高规格”建筑被细雨刺透了软肋,人们不禁要问,在如今的建筑领域是否有这样一种倾向:过于看重建筑的外观形象化、“艺术性”、装饰性,而忽视了对其最基本使用功能的“贴心”关照。这就好比主人被一件华丽衣袍吸引、迷惑,而没有想起在里层检查一下有没有虱子藏身。

  当然,它所暴露的施工与监理环节的细节缺失,也是需关注与反思的。透过该事件,不能不让人对鲁班奖的现行评选方式产生一定质疑。作为国内建筑行业工程质量方面的最高荣誉奖,号称有着严格的入围条件,精确得近乎苛刻的评选标准,公正且公平的评选程序,却接连在基础技术考量环节出现纰漏,不能不说这是一个不该有的遗憾,它直接侵蚀着“最高”的含金量和公信力。除了呼唤筛选、考评、信息验证、复查等环节的更深入、务实、公正,是否可以作一些更稳妥的评选程序完善?比如将原先规定的投入使用一年“观察”期适当延长,以便对其质量性能作更周全的考量,以确保评选的“最大化”客观和公正。另外,还可考虑施行能上能下制,对出现明显质量、技术硬伤的获评工程,可作摘牌处理,以维护其权威和严肃性。

  《华南新闻》 (2005年08月16日 第二版)

  作者:陈阳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