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大引智带来大收益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6日09:58 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记者 顾玉清

  在省环保局听中外专家谈清洁生产新概念;在昆钢参观中国引进的第一套双机架串列式炉卷轧机生产线;在滇虹药业现代化的工厂里听主人讲述该厂几年一大步的跳跃式发展过程,从中让记者感受到地处西南边陲的云南省,按照党中央提出的“大力引进海外各类专业人才和智力”的要求,大开放形成的大引智观,给云南带来了全方位的变化和意想不到的收

获。

  引入清洁生产新概念

  清洁生产是云南智力引进的一个亮点。该项目是荷兰政府于1999年提供的援助,由云南环保局组织具体实施。所谓清洁生产就是将清洁的概念引入各生产领域,以减少污染,节约成本,提高成品率,是循环经济的延伸。在国家清洁生产中心和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IVAM研究所的指导下,云南环保局对旅游宾馆、水泥和化肥三个行业共25家企业实行清洁生产试点。为了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云南省专门成立了清洁生产中心,以便提供更好的专业技术服务。通过几年的培训、审计、示范和推广,“中心”为企业提出了大量可行的清洁生产方案,并在实施中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据云南环保局高级工程师杨为民介绍,通过对25家企业进行审计,共提出430余项清洁生产方案,其中无低费方案354项,中高费方案80项。根据测算,如果所有方案得到实施,每年可实现的经济效益将超过4000万元,目前已实施方案创造的经济效益达上千万元。特别是多数企业结合技改方案实施,其水电和主要原材料的单耗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主要污染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均减少10%以上。

  杨为民强调说,将清洁生产理念及方法首次引入云南,不仅仅填补了云南省在这一领域的空白,更重要的是为可持续发展培养了专业人才,更新了人们的思想观念,提高了公众新的环保意识。

  高端技术与高端人才

  近年来,云南根据发展的需要加快了引智步伐,特别是加大了对高新技术的引进力度。根据云南省外国专家局介绍,2004年,云南省实施引智项目69个,是2003年31个项目的2.23倍,引进外国专家155人,是2003年42人的3.69倍。实施高新技术、新能源开发和环保项目14个。通过高新技术的引进实现了人才培养和引进的高起点,使云南省的区位劣势逐步得到了改变。

  昆明钢铁集团的技术引进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例子。2000年从美国TIPPINS公司引进,2002年建成投产的世界上第二套双机架串列式炉卷轧机,使昆钢轧钢技术上了一个大台阶,一跃成为西部地区的骨干钢铁企业。

  张竹明总工程师接受采访时说,昆钢过去的板材生产只有一套传统的三辊劳特中板轧机和一套两辊叠轧薄板轧机,技术落后,效率低下,两条线的年产量不足30万吨,成材率仅为80%—88%,年利润不足1000万元。而新建炉卷轧机投产后,第一年生产46万吨优质板材,第二年为55万吨,今年上半年已达到42.3万吨,预计全年可达80万吨。技术上实现了全过程计算机自动控制,成为昆钢炼轧钢系统唯一使用二级计算机数学模型自动生成轧制程序,并有在线自学功能的生产线,加之外国专家的现场工作和指导,高技术人才的培养取得了重要的进展。目前,该系统人均实物劳动生产率由过去人均300吨/年,提高到现在的2700吨/年,增长8倍,成材率比过去提高10%以上,仅此可净增效益300元/吨,全年可增利2亿多元。

  向国际化管理要效益

  引智实际上也是引进人才和先进的管理方式。近年来,云南外专局通过引进外国专家进行讲学交流、技术示范、经验传授、举办学习班和出国培训等方式,让本地人才和专家更多地了解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使云南的企业管理水平有了整体的提高。

  在改革开放中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云南滇虹药业,就是靠国际化的先进管理走出了一条快速发展之路。滇虹药业最初是由云南制药行业的几位离退休专家,利用云南丰富的“药物宝库”资源,自筹20万元资金,于1993年注册成立的。经过几年的艰苦创业,于1997年与美国大东公司合资,接着于2003年聘请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终身教授郭振宇博士出任滇虹药业总经理,从资金、技术到人才进行了大胆的引进,实现了资产、管理和效益的全面提升。

  由于企业机制缺乏创新,做大受到制约,滇虹药业才作出了引进国际型人才,推行国际化管理的决定,从而使滇虹药业解决了“瓶颈”问题,为企业高速发展打下了基础。2004年,滇虹药业的工业销售回款已突破4亿元大关,在10年从未向银行贷款的情况下,仍创造总资产3亿多元,净资产2亿多元,是建厂初期拥有资产的1000多倍。郭振宇总经理满怀信心地说,滇虹药业力争今年销售收入实现5亿元,2008年达到10个亿。

  引智工作在云南受到了高度重视并被纳入法治化轨道。它有力地促进了云南的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对云南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离别时,云南外专局的同志又一次这么对记者说。

  《人民日报》 (2005年08月16日 第七版)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