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上海书展:三大现象耐人寻味(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6日10:00 人民网-人民日报
上海书展:三大现象耐人寻味(图)
8月14日,书迷们在上海书展上挑选图书。

  张海峰摄(新华社发)

  新华社记者 孙丽萍

  从8月6日至8月14日,9天里,30万人次入场,2500万元人民币的图书销售纪录———与台风“麦莎”一起亮相的上海书展,在制造“阅读台风”的同时,也折射出当下国内出版市场一些耐人寻味的现象。

  文学读物受到追捧

  作家余华在上海书展上推出新作《兄弟》,签名售书活动卷起旋风。据上海文艺出版社介绍,余华在书展上第三次签名售书时,场馆里竟然出现一条800多人的长龙。工作人员见余华签名“签到手已经僵了”,赶紧中止读者入场。书展9天中,《兄弟》累计售出4400册,位列上海书展销售排行榜的首位。而自7月底出版以来,《兄弟》已两次印刷共25万册,仍难以满足订单需求,准备再加印10万册。

  在国内出版市场上,图书销量过3万便堪称“畅销书”。近年来,文学阅读一直不温不火,文学畅销书更是寥寥可数。余华新作的热销,令人们不由惊喜———这是否意味着书市将再掀“文学热”?

  无独有偶,上海复旦大学整理出版的一本文学研究旧著、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内容可谓冷僻,又无任何宣传,但一经推出也在上海书展上被读者自发追捧。由此可见,对作家来说,只要拿得出好作品,又何惧一时冷坐书斋呢?

  图书积压“连累”书展

  上海书展每日推出销售排行榜,放眼望去,都是上海出版社“自产自销”,外地出版社的书籍在榜上难觅芳踪。

  统计显示,今年上海书展畅销书包括《兄弟》、《辞海》,悬疑小说《达·芬奇密码》、《非人》,历史读物《话说中国》,以及《向世界说明中国———赵启正演讲录》等书,无一不出自上海出版社。9天中,外地出版社仅有《狼图腾》等一两本图书上榜。

  原因何在?有业内人士认为,外地出版社未必重视上海书展,没有将新书、力作悉数拿来。但也有出版人士一语道破天机:眼下出版社普遍苦于库存积压严重,此类书展正是滞销图书“清仓大甩卖”的好时机。

  图书积压“连累”了书展,让上海书展难觅外地出版社好书。不过,出版社图书积压的危害不止于此。在上海书展“民营书业精英论坛”上,有识之士纷纷指出,眼下国内每年有十几万种新书出版,跟风出版、重复出版现象普遍存在,造成书店、出版社库存积压严重。当下国内图书市场的怪现象是,“畅销书多,常销书少;要买的书买不到,不想买的书到处都是”。

  出版呼唤“人文追求”

  上海文艺出版总社的《话说中国》和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新打造的“世纪人文系列丛书”也成为2005上海书展上的热点。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计划10年推出1500种学术文化著作,形成“世纪人文系列丛书”,首批图书在上海书展亮相,《中国文化要义》、《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中国哲学十九讲》都颇受读者喜爱。世纪出版集团策划这套丛书时,提出了让读者重归“人文阅读”的口号。对此,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教授汪丁丁说,“这不是一套能赚钱的书,却是中国出版人不能不做的书”。

  《话说中国》丛书共16卷,定价1100元,在上海书展上9天卖出了1000套之多。事实上,作为中宣部出版局策划组织并实施的“民族精神史诗出版工程”首批产品,《话说中国》丛书上市一年来一直“高烧不退”,目前累计销售已达101万册,销售码洋超过7000万元。并且,读者90%以上是自费购买。上海文艺出版总社负责人何承伟认为,大众读物更要有人文追求。在当下国内出版界日益浮躁、目光短浅地追求“炒作话题”、“眼球效应”、“快餐阅读”之际,这样的“人文追求”是可贵的。

  《人民日报》 (2005年08月16日 第十一版)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