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这是婚姻选择权的回归?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6日10:41 南方日报

  从“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到离婚如“跳槽”

  这是婚姻选择权的回归?

  “为什么离婚?”

  “生活太平淡,两个人在一起还有什么意思?!”

  这样的回答,即便在10多年前还都不可想象。如今,一种近乎不是理由的理由导致离婚正在蔓延并为人们所接受。在珠三角城市的离婚潮中,人们看待离婚者的眼光已很平静。平静的背后,是婚姻选择权的回归,也是人们对纷纭复杂世相的开放与冷眼旁观。

  “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

  “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是中国人几千年的信条。离婚,对于双方都是一种莫大的耻辱和伤害。解放后很长的一段时间,我们的工作、生活几乎都被贴上了政治标签。作为人生大事,结婚和离婚同样需要“组织的安排”。走上离婚之路的个体,不但声誉受损,前途也将受到严重影响。即使到了改革开放初期,在老百姓的眼里,离婚仍然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直到上世纪90年代,情况才开始改变,特别是新的《婚姻登记条例》出台后,“结婚”还是“离婚”终于开始真正由当事人自由取舍。在此背景下,离婚也如“跳槽”一样,光明正大地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中国式离婚》加速离婚潮?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时尚,婚姻观的变化同样可以从每个时代的流行里找到详细的注脚。上世纪80年代,潘美辰一曲《我想有个家》,让人心碎、伤感又感觉温暖,唱出了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那一代人对婚姻、家庭的渴望,对平静回归的渴望。家,是那个时代人们最心甘情愿的负担。随后,一首《现代爱情故事》唱出了经济发展后人们心理的一种快速变化,“现代说永远已经很傻”,爱情也如起伏的经济,永恒的诺言再难让人相信。去年,一部名为《中国式离婚》的电视剧在国内热播,那种“想离离不了”的心绪在众多中年人心中掀起阵阵涟漪。而看过这部电视剧之后,不少想离未离的人则进一步加速了自己的决断,尤其是年轻人,“死活拖在一起,有什么意思呢?”

  离婚才是真正的回归?

  以人为本,是近年来一个颇为流行的词汇。影射在社会上,人们对于离婚的看法也逐渐回归其个人自由的本义,特别是随着离婚手续的简化,人们对于离婚的宽容性也日益加大,不管出于什么样的理由,只要当事人双方自我选择,离婚再也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很多人甚至都称颂离婚者的勇敢和果断,认为离婚是一种对自由、平等更为积极的追求,它给了个体新生的机会。在社会的宽容心态下,一些本来担心面子上不好看的人也渐渐放下心中的包袱,他们不再继续委曲求全,而是毅然选择了离婚。

  懵懵懂懂就“结”了就“离”了?

  毫无疑问,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人们的婚姻观念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尤其是珠三角的一些城市,要爱情还是要面包,很多人选择了后者。不少年轻人在选择伴侣时,都把家庭背景、经济状况等物化的东西放在了首位,而对于人品则相对忽略得多;或者,有些年轻人对爱情、婚姻看得很淡、很轻,懵懵懂懂就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对于离婚也显得毫不在乎。于是,当两个人真正生活在一起时,由于双方婚前缺乏足够的了解,物化的东西难以维持长久的生活,当日常琐事引发矛盾、生活发生变故时,脆弱的感情便经不起简单的冲击,一些小的矛盾便产生了激烈的反应,简单的理由便导致双方的分手。

  “包二奶”的结局只有离婚?

  在传统观念中,珠三角的女性对于自己的丈夫有着很强的包容心。随着时代的发展,女性在工作、生活中的独立性日益显现,也开始了对自己地位的抗争。没有了依靠,她们自己照样生活。没有了旧的依靠,她们可以有新的选择。温顺、贤惠的珠三角的妻子们开始不再容忍丈夫一些难以让人接受的习惯、动作。出轨甚至“包二奶”的丈夫回到家中已然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一段时间的冷战或者热战之后,局面还是没有改观乃至愈演愈烈的情况下,双方唯一的选择就只剩下了——离婚。

  专家意见

  广东省家庭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柳明:

  爱情是长久的过程 婚姻需要用心经营

  婚姻究竟如何才能保持长久?在现代社会的物质诱惑下,许多婚姻都是建立在功利主义的基础上,是在权衡双方经济、社会地位等方面的因素之后决定的。这样,双方就少了以前的“两情相悦”,把“情”看得很淡薄。这样的婚姻,自然很难保持长久。婚姻需要激情,更需要双方去用心经营。

  结婚不是单纯追求感官快乐

  从白头偕老到“闪婚”再到“一夜情”,年轻人特别是上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出生的这一代人,在爱情婚恋观上,越来越采取了比较开放、自我、随意的态度,呈现出婚恋观的价值多元化和情爱关系形式的多样化。

  很多年轻人没有信仰,一味地追求感官上的快乐。这一代年轻人不希望有人用婚姻来绑住自己,但在现实的社会中又害怕孤独,想找个人来依靠,同时为了满足某些需要,很多人选择了同居。同居不需要涉及任何财产问题,没有太多的顾虑,喜欢就在一起,不喜欢就分开。以这样的态度来对待婚姻,自然很难有比较美满的结果。如果双方选择在一起,就要以非常负责任的态度来对待,婚姻不是儿戏。

  夫妻不能及时化解矛盾才可怕

  结了婚自然就过起了琐碎的生活,夫妻双方自然会产生一些矛盾。产生矛盾不可怕,可怕的是双方不能很好地及时进行沟通化解矛盾。

  现在的年轻人只知道“被爱很幸福、爱人也很幸福”,却不知道应该如何去爱。男女双方要自尊、自重、自爱,对他人、对家庭要有责任感,只有这样,婚姻才能幸福。没有物质基础的婚姻是不稳固的,但也不能一味地追求物质享受,要弄清楚自己需要什么,什么是最重要的,以及自己在社会、在家庭的地位。婚姻是靠责任来维系的,如果进入婚姻家庭中的年轻人不会处理从激情到责任的心理转变,错把婚姻当激情,就很容易草率离婚。新婚夫妇发生冲突,要学会面对和沟通,要建立一个良好的解决冲突的行为模式。

  爱情要为对方作出永久的牺牲

  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走进了婚姻的殿堂,但是这些昔日的“小皇帝(公主)”,对社会、对家庭、对他人的责任感普遍不强,大家都习惯了以“我”为中心。他们处理家庭关系的能力较差,任性、怕吃苦、承受能力差。他们一旦把对父母和金钱的依赖带入婚姻家庭生活中,稍有矛盾、冲突便会出现情感危机。婚后处理问题和化解矛盾的能力不强,往往会把冲突上升到离婚的程度。他们对自己要求太少,对他人要求则太多,没有学会要怎么对待家庭、配偶。

  婚姻是需要经营的,也是需要学习的。真正能为对方的利益愿意作出永久的牺牲,那才是永恒的爱情。人们在苦苦求索爱情,却不愿在爱情上投入诸如在学业上投入的精力,其实爱情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幸福的家庭不仅是必须的,而且是可能的。

  婚恋观演变

  【上世纪70年代】

  《毛泽东选集》当礼物

  人物:梁伯和肖姨,60多岁

  结婚时间:1970年春节

  婚恋观:要谈就要谈到底,要结婚就要白头偕老

  在梁伯向笔者讲述他们的罗曼史时,肖姨笑盈盈地从房子里拿出了她珍藏多年的由广州市东山区东湖街革命委员会签发的结婚证书。一张约32开的红纸,封面上醒目地印着毛主席的头像,下面写着“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封二上则是“最高指示: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梁伯是湖南人,上世纪60年代只身到广州当兵。一次回家探亲,很偶然地见到由肖姨抄写的革命总结,“这女同志的字像男同志的一样”。经朋友介绍认识之后,27岁的梁伯和21岁的肖姨认认真真地谈了一个下午,最终达成了一致意见:要谈就要谈到底,要结婚就要白头偕老。经过两年的鸿雁传情之后,1970年的春节,在征求了组织的调查同意后,两人最终喜结连理。

  大年三十晚上,梁伯花了19.4元买了些香烟、花生、水果就在部队的饭堂“宴请”了30多个战友,就算是婚礼了。先是领导讲话,然后就是大家齐唱革命歌曲。没有结婚礼服,穿的都是旧衣服,连相都没照。之后,梁伯在南方大厦花了30元买了一个皮箱连着《毛泽东选集》、《毛主席语录》一并送给肖姨,当作是结婚礼物。

  结婚35年,老两口从没吵过一次架,从没伤过对方一次心。肖姨说,过日子嘛,宽容些,忍耐点,就这样过来了。梁伯说,夫妻间要有牢固的思想和感情基础,这样才能长久。

  生活是平淡的,也是难忘的。肖姨说,“他股骨头坏死那会儿,我是一辈子都忘不了”。1987年的某一天,梁伯出去买东西,被摩托车撞了一下后就站不起来了,医生诊断为股骨头坏死。整整4年,梁伯都是拄着拐杖。因为行动不便,梁伯便在办公室吃、睡、办公。肖姨一边上班,一边照看两个孩子,还要为梁伯四处求医问药,所有苦痛都一个人扛着。中午肖姨就去外面为梁伯抓药,晚上便将熬了一天的药送到梁伯办公室,4年来从未间断。梁伯说,她忍受力很强,当时那么苦,她都没有向她单位的领导反映过,大家都不知道。

  走时,在房间的墙上,笔者看到了两老的婚纱照,梁伯英俊潇洒,肖姨小鸟依人。肖姨笑着说,那是2003年她在超市叫人用电脑合成的。

  【上世纪80年代】

  儿子出生挽救“出轨”家庭

  人物:何先生,45岁;何太太,42岁

  结婚时间:1986年春节

  婚恋观:相互理解让婚姻更加幸福

  1986年,何先生和太太结婚,孩子今年刚考上大学。用何先生的话说,80年代是一个纯真的年代,那时候的婚礼,是人生中真正的大日子。何先生看中的是何太太的温柔贤淑,何太太则看中了何先生的精明能干。

  结婚后,两口子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幸福而甜蜜的日子。可老公长期在外地做生意,儿子也要读小学了,一到晚上何太太独自面对着一张大床,心中就很不是滋味。相伴着“七年之痒”,婚姻的裂缝出现了。

  何太太说,“当时也是年轻,他三天两头地往外跑,根本没时间顾及我和儿子,我不开心的时候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就这样,何太太发展起了一段“婚外恋”,持续了大概一年多,最终被何先生发现了。何先生一气之下三个月没回家,“当时感觉她已经从我心里的房间走开了,心很痛……”

  两人后来为什么没离婚呢?何先生说,虽然那会“离婚”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可他是个执著的男人。就在危机很严重的时候,他们的儿子出生了。这个家变得更充实和富足,他也心满意足。“那段日子是我们最幸福的时期,我至今都不愿意放弃她,就是因为她给过我、给过我们这个家幸福的感觉。”

  何太被何先生感动了,她决定改过自新,重新为儿子和丈夫营造温馨的家庭。两人将心比心地好好地谈了一次,为了家庭,为了儿子,两人决定卸下思想包袱,让昔日的幸福重新回到这个有过变故的家庭,这种幸福比之前的幸福更加值得珍惜。

  笔者临走时,何先生说,两个人过日子,要在一起这么长的时间,谁能没个错,难免也会有厌倦,但要分清楚,什么才是长久的,什么才是重要的。既然现实已经摆在眼前了,你能做的,就唯有去接受它,包容它。

  【上世纪90年代】

  婚姻有运气的成分

  人物:阿辉,35岁;小巫,31岁

  结婚时间:1997年

  婚恋观:婚姻幸福是靠自己创造

  阿辉始终认为自己和小巫会结婚生子有一些缘分,有一些运气。

  阿辉和小巫是在一次朋友聚会时相识的,第一眼有没有擦出火花,到现在两人都说不清楚。但阿辉很明白,在后来的相处中,自己对小巫认识越多喜欢越多。一年后,阿辉对小巫发起了攻势。

  拍拖4年后,两人走进了结婚礼堂。虽然在婚礼上被亲朋好友闹得够呛,但阿辉感觉很幸福。拍拖的时候小巫年龄比较小,脾气不是很好,虽然阿辉总是包容着小巫,从来没感觉到疲累或想过放弃,但曾想过小巫也许并不是很爱自己。所以,当小巫答应阿辉的求婚时,阿辉认定了自己的婚姻有运气的成分。

  问起婚后的生活,阿辉一脸得意地笑着说:“她瘦了,我胖了。她脾气越来越好,我性格越来越开朗。”

  “男人心目中的爱情,都和曹雪芹笔下的贾宝玉差不多,找个像林黛玉一样有情趣、情投意合的人谈恋爱,找个像薛宝钗那样能干的人结婚。我现在差不多是两者皆得了,只要有心,林黛玉也可以成为薛宝钗。”阿辉说,对现在的婚姻,小巫觉得还不够浪漫,但自己觉得挺满意。小巫偶有怨言的时候,自己就会主动去和小巫谈心。

  “其实没有什么理想的爱情和现实的婚姻差距,人总是好高骛远,我们不要去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多体谅一点对方,少要求一点对方,生活就可以幸福美满。”

  阿辉说,除了变心,两个人一定不会说到“离婚”。在阿辉心目中,两个人走在一起,有运气,有缘分,无论发生什么事,没有什么不可以谅解的。婚姻的耕耘和经营很重要。“我也听身边的朋友说到过离婚,说什么不可以沟通,说什么观念分歧,这些都是虚的。”

  阿辉认为,两个人本来就是来自不同的世界,既然走到了一起,就要承认对方有不同的空间,然后在相处中互相做一些妥协和让步,并寻找共同的,可以接受的东西,进而理解对方。“就好像她开始觉得我不够浪漫,但在沟通交流相处中,我们最后所追求的是平静生活的价值观。有了这样的感情基础,又有沟通和交流保驾护航,我们就可以一起过一辈子。”

  [近两年]

  爱情、功利和性三分天下

  人物:高灿,25岁

  结婚时间:去年国庆

  婚恋观:“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

  25岁的高灿是土生土长的深圳人,3年前毕业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现任职于某政府职能部门,是个具有舞蹈气质的女性。去年,她在众人的惊呼中早早地“拉埋天窗”,但对象不是读书时和她热恋过的几位“男友”,而是与之家境相当的本地人。

  “不包括和我老公这段,我拍过三次拖,都是和同学。初中是第一次,感觉很青涩,只是拉拉手什么的;高三时的那次也许是学习压力大,恋得比较疯狂,还逃过课,有些发泄情绪;大学这次双方都爱得很深,当时都打算和他一毕业就结婚,但是最后他为了出国,跟人办了‘假结婚’走了,走的前一天才告诉我。”

  高灿不愿意多谈过往的几段感情,但也不认为有什么损失和不妥:“恋爱是为婚姻做准备,但并不一定要通向婚姻。经历过几段感情,心态上成熟不少,估计能让婚姻成功率更高。”

  “现在的老公是在父母安排下‘相亲’认识的,他大我4岁,是妈妈一个同事的儿子,两家家境相当,比起以前的男友们,他显得更成熟和包容,挺有安全感的。所以平稳接触半年后,就决定结婚了。”说这番话时,高灿要笔者不要见笑,“现在独生子女家庭,父母比子女更着急这种事”。

  她还表示,并非刻意追求“门当户对”,只是为了省去今后现实中可能会遇见的许多麻烦。毕竟学生时代拍拖,单纯得只有感情,但决定走进婚姻时,除了感情,经济基础、事业动力和对方的潜力等因素都会列入考虑的范畴。“大学里看过一本书,说‘正常婚姻由三部分组成,1/3是爱情,1/3是功利,1/3是性’,我很认同,在深圳这样的社会,一开始就有个稳定的基础更容易保护爱情和婚姻,人不现实不行。”

  专题策划、统筹:毕式明

  专题撰文:毕式明 杨亚军 王敏 郭文君 张玮

  刘晚姣 梁萍萍 王宇 朱堃祯

  报眉设计:曹琪伟

  图:

  美好的婚姻人人向往。但天长地久的爱情和婚姻更需要夫妻双方一生的努力。 资料图片

  离婚最致命的导火索

  被访者资料:男,25人(30岁以下,10人;31-40岁,10人;41岁以上,5人)女,25人(30岁以下,9人;31-40岁,12人;41岁以上,4人) 制图:曹琪伟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