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引进“洋大学”须谨慎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6日23:56 红网

  近日,上海市教委发布了有关工作意见,明确将加快引进世界名校的速度,并力争在年内有所突破。该市一些大学校长们认为,“引进外援”能提升国内高校办学水平,有助于上海高教冲击世界一流名校。看来,世界名校“登陆”上海滩,应该是指日可待的事了。而在上海“蠢蠢欲动”之前,我国第一家独立办学的中外合作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在经过一年多的筹建工作后,正式获得了教育部的办学批准。据说,上海有关人士曾摩拳擦掌地表示,将“引进10个像诺丁汉这样的大学”。

  毫无疑问,从国外“移植”一些知名高校,所带来的不仅是优质教育资源,更会有全新的办学理念。如果能多引进几所“洋大学”,让我们在家门口就能“师夷长技”,让学子不用漂洋过海就圆上“留学梦”,从各方面来讲都是大好事一桩。然而笔者认为,要让“洋大学”真正“落地生根”,并且能够枝繁叶茂结出硕果,并非一件十分容易的事。宁波诺丁汉大学的做法是,实行“全盘西化”的教学模式,教材由国外引进,教师也从国外选派。可是,完全不考虑中国现实的办学,会不会遭遇到“水土不服”,导致“南橘北枳”的局面呢?

  首先,“洋大学”在国内招生时,就不可避免会发生“碰撞”。在我国当前的教育体制之下,它们如果通过全国高考招生,不能保证新生对自己“胃口”。而如果不通过全国高考招生,又很难保证所录新生的质量。当然,可以采取高考加面试的做法,但这样做不但会增加很多工作量,还会影响考生报考别的高校。而且,“洋大学”的学费标准,要大大超出中国一般家庭的承受力。自称“非营利”的宁波诺丁汉大学,每年5至8万元的高额学费,无疑会将很多优秀学子挡在门外。

  由于“洋大学”的办学成本较高,因而其学费难与国内“接轨”。应该承认,在上海、宁波等一些发达地区,还是有不少家庭上得起“洋大学”的。但是,即便是完全“投资型”的学生家庭,也要考虑上高价大学的投产效益。如今去到国外留学已相当方便,尽管花费可能会更高一些,但能全面接触国外的环境与文化,在当地升学和就业的机会也多。而花费不菲的学费在国内“留学”,尽管学校采取全英文授课,却只相当于在一座“孤岛”上生活,学习效果很难与出国留学等量齐观。

  从国外进入我国的“洋大学”,目前只有宁波诺丁汉大学一所,还没有一位学生从该校毕业。但是,“洋大学”毕业生主要在国内就业,将是一件不容置疑的事情。在我国高教体制发生全面变革之前,从西式“洋大学”修满学业的毕业生,在就业时必将面临现实的严厉冲击。笔者认为,从政策上鼓励引进国外教育资源不难,但在全方位利弊未能充分显现之前,不宜盲目地大量开办“洋大学”,以免尝试不成功让学生沦为牺牲品。(稿源:红网)(作者:李清)(编辑:潇湘行)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