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不计褒贬自凌云(茶亭)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7日04:19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直到25岁,我这个生长在东北平原上的农村孩子,没见过竹子是什么样。可是,关于竹子的是非褒贬,却读到不少。

  首先读到的是对竹子的贬损。“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是最初的印象。后来,偶读杜甫的“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诗圣对竹的憎恨溢于言表。

  随着阅历的加深,又读了一些赞赏竹子的文章和诗篇。初唐诗人虞世南在《赋得临池竹应制》中写到:“欲识凌冬性,唯有岁寒知”,对竹子不怕严寒凌冬而立的坚强性格大加赞赏。中唐诗人李贺的《昌谷北园新笋四首》第一首中写到:“箨落长竿削玉开,君看母笋是龙材。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作者赞扬新笋壳脱似玉,称颂母笋贵如龙材,并对竹子“一夜抽千尺”的勃勃生机和积极向上的精神予以高度赞扬。

  宋代咏竹的诗人也不少,较有影响的是王禹偁和苏轼。苏轼对竹更是喜爱万分,他在《於潜僧绿筠轩》中写到:“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足见其于竹几近难分难舍相依为命的程度了。还有一首只有两句的小诗,我当时只看了一遍,可几十年都无法忘记:“未出土时先有节,到凌云处总虚心。”这赞扬竹子高风亮节谦和恭顺的诗,几乎成了我为人处事的座右铭。

  令我对竹子更加肃然起敬的是在读了清代著名学者、画家郑板桥的两首诗以后。一首是《题竹石画》:”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把竹子面对艰苦恶劣的生存环境和它顽强坚韧的生存精神,描绘得生动而深刻,且诗的语言准确流畅,朗朗上口,几至有口皆碑。还有一首是郑板桥的《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大中丞括》:“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后来,我去了南方的一些地方,看到那里到处都有竹子,一竿竿,一簇簇,一片片,或纤细文静,如书生,似秀女;或高大挺拔,如勇士,似豪杰。无论它们是一种什么样的生存状态,都给人们一种爱怜、一种愉悦、一种启发、一种敬佩。

  竹子又是极有用处的东西。人们住着竹楼,睡着竹床,戴着竹帽,挎着竹筐,吃着竹筒饭,喝着竹荪汤……竹子,给人们的生存带来多少益处和方便啊!

  当比较全面地了解了竹子之后,再来思索那些关于竹子的是非褒贬,似乎清晰了很多。古人云: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好马能历险,耕田不如牛。世间的事物大概都有其长短之处,何况竹乎?令人欣慰和钦佩的是,竹子对这些是非褒贬好像并不在意,只要有扎根之处,只要有春风吹拂,只要有阳光照耀,只要有雨露滋润,它总是会不计褒贬自凌云的。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5年08月17日 第七版)

  作者:修成国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