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亲繁殖”不利大学成长(言者有意)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7日07:00 人民网-华南新闻 |
2005年上海市第一批本科重点院校录取工作已经完成,各校录取通知书开始发往全国各地。但是人们惊奇地发现,包括复旦、交大、同济在内的上海市全国本科重点院校,其上海生源超过了其他全国各地生源总和。全国名牌理应聚天下英才而育之,如今却成了聚本地生源而育之的地方名牌。 名校的日益本土化,笔者认为,这是很明显的“近亲繁殖”,暴露的弊端更是多多。 首先,名校招生本地化导致了教育资源分配失衡。名校招生的地方化,使得那些教育质量较高、拥有名校数量相对较多的地区,会获得更多的教育资源,而那些拥有名校数量相对较少的地区,显然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上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导致教育差距进一步扩大。 其次,本地生过多,对培养全面的优秀大学生设置了重重困难。越来越多的学生在本地上学,他完全有自由选择不住校,不离开父母,不参与集体生活,缺乏独立生活的预备阶段,不利于个人独立。而在大学阶段的校园文化、集体生活、独立判断力等等,这些都和知识学习同样重要。 第三,不利于本地经济、文化的长远发展。人才的同质性太强,质量会逐步下降。全国各地的人才聚集一起,不同的风格会产生碰撞,形成优势互补。同时,同一学校毕业的人再在一起工作,工作关系上会盘根错节,对地区发展不是好事。 第四,名牌高校招生本地化固化了大学的地方依赖,不利于大学成长。一个人到了另外一个地方,会形成新的人际交流网络,这种交叉,会产生新的文化,而没有外界注入新的活力,新创造、新文化很难形成。一个高校要想成为名校,应该兼收并蓄,广收生源。否则只能固步自封,甚至倒退。 《华南新闻》 (2005年08月17日 第二版) 作者: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