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使命高于生命(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7日08:25 人民网-人民日报
使命高于生命(图)
本报记者 李维娜摄

  第二炮兵某基地参谋长 高津

  杨业功同志是我的老首长。从1983年开始,我就亲眼目睹了他是怎样为共和国新型导弹部队的建设呕心沥血、忘我工作。在我心目中,他既是一位首长,更是一位兄长;既是一名将军,更是一名冲锋陷阵的战士。

  在筹建新型导弹部队的过程中,担当重任的杨业功一直向困难作斗争,与时间在赛跑。他说,我们要组建一支“拳头”部队,让二炮的历史翻开新的一页。为了新型号导弹早日定型和尽快装备部队,他带领我们参加新型导弹的高温、低温、淋雨、连续运输等多项大型地面试验,700多个日日夜夜,风餐露宿、转战南北一万多公里,冒着零下二三十度的严寒,经受四五十度的酷热,现场观察记录了上万组技术数据。那年冬的一天凌晨,我看到他皮大衣上一层白霜,领子和眉毛上挂着冰碴,忍不住劝他留在驻地坐镇指挥,我们保证完成任务。杨业功把脸一拉说:“平时不与战士同甘共苦,战时谁会跟你赴汤蹈火?平时不能身先士卒,战时怎能指挥千军万马?”1993年11月23日,新型导弹喷雷吐火,撕破长空,终于发射成功!

  1995年7月,人民解放军向东海预定海域进行导弹发射训练。杨业功担任一线指挥员。白天,顶着炎热酷暑;夜里,不顾蚊虫叮咬。一边勘察,一边研究行动方案,每天只休息两三个小时,甚至通宵达旦。一天深夜,他在抢建阵地现场突然晕倒。就这样,短短7天时间,他亲自组织部队完成了平时需要30多天才能完成的工作量。导弹发射进入倒计时,我带着操作号手最后撤离发射架,正准备进入发射掩体,忽然看到杨业功副参谋长。这里是距导弹发射架不足100米的临时简易掩体,万一发射出现意外就十分危险。我劝他赶紧撤离,他坚决地说:“这次任务不同寻常,我就留在这里!”当第一发导弹成功发射后,进入临射状态的第二发导弹突然出现故障,如果因排除故障延误时间,后果不堪设想。凭着过人的胆识,杨业功沉着冷静,果断决定启用备份发射架接替发射。一发发导弹腾空而起,6发导弹全部准确命中预定目标,圆满完成了这次重大军事行动任务。

  呕心沥血,日夜操劳,杨司令员的身体严重透支。2003年11月,他在国防科技大学参加高科技知识培训,病倒在课堂上。病魔无情地摧残着杨司令员的身体,他的病情日益加重,可他心里想的还都是基地的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2004年春节前夕,杨司令员刚回到基地就参加部署重大军事行动的常委扩大会议。我永远忘不了与杨司令员最后一次一起开会的情景:他脸色苍白,额头上冒着虚汗,人瘦得脱了形。但整整一上午他都全神贯注,与大家讨论军事行动的每个环节和步骤,不时地用手按住腹部。我清楚,他是在强忍着病痛的折磨。

  就在这次会议后不到10天,杨司令员病情急剧恶化被送进医院,再也没能回到让他魂牵梦绕的战斗岗位。在向杨司令员遗体告别时,望着老首长安详地静卧在鲜花丛中,身上覆盖着鲜红的党旗,我禁不住泪流满面。他在生命最后时刻递交的述职报告中深情地写道:“此时此刻,我更加怀念基地朝夕相处的战友,更加怀念部队驻地的山山水水。请同志们放心,病魔只能摧垮我的身体,却摧不垮我的钢铁意志。一旦康复出院,我还要和战友们一起战斗在军事斗争准备最前沿!”

  杨司令员没有走,他还在我们的队列中,还在我们的阵地上!

  《人民日报》 (2005年08月17日 第十六版)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