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一周“语”闻(8月10日—8月16日)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7日10:10 南方日报

  主持 洪奕宜

  “中青年过劳死,给人一种生如夏花的感觉。中青年拚命工作,是在用行动来证明他们对人生的热爱,而我们社会应该减轻他们的压力,让他们更容易取得人生的成功,让他们更易于体会到社会对他们的关怀。”

  ——北京法律工作者邹云翔

  前不久,浙大36岁的博士生导师何勇因“弥散性肝癌晚期”与世长辞。何勇是浙大数学系最年轻的博导,他领衔的浙大数学系分支运筹学与控制科学目前水平处于全国前列。对于他的英年早逝,国内外同行痛心表示这是“我国运筹学界的重大损失”。对于何勇的死因,家属与学校同事公认是过度劳累。

  另据上海社科院年初公布的“知识分子健康调查”显示,在知识分子最集中的北京,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从一年前的59岁降到了调查时期的53岁,比1964年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北京人均寿命75.85岁低了20多岁。

  “即使学生是出于好奇来选择这门课程,也并不是坏事,如果因为好奇而能让更多的学生投入这个研究领域,对学术是非常有好处的。”

  ——复旦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孙中欣博士

  “在研究生和本科生中,尤其在非医学专业的学生中开设同性恋课程,它的象征意义更大。”

  ——上海律师、国内为数不多以真实姓名公开亮相的同性恋者周丹

  从今年9月份的新学期开始,复旦大学将向本科生开设一门名为《同性恋研究》的公共课程。虽然面向研究生的《同性恋健康社会科学》课程已开设了两年,吸引了1745个学生前来听课,但面向本科生尚属首次。新学期的课程内容将包括社会性别与同性恋、同性恋的跨文化比较等。由于目前在复旦大学还没有人系统地研究过同性恋,所以这门课程只能从校外请来专家。著名的社会学家李银教授、著名作家白先勇都曾是这门研究生课程的座上客。

  “学生交费以后,他们的维权意识更强,这就要求老师上课要更负责任。另外,导师能给学生更多补贴,学生也愿意去选报他,这对导师也是一种促进。”

  ——南农大研究生院有关负责人

  今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全国9所院校将参与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试点,率先实行研究生全面收费。目前中国研究生培养方式分为计划招生、自筹经费、委托培养等多种方式。其中,占研究生主体的国家计划招生的“公费生”,由国家下拨培养费,不仅学费免收,并且每月还有基本生活费。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试点重在收费制度改革,其核心内容是研究生培养(包括硕士、博士)由国家培养和自筹经费并行改为资助制,即取消国家计划。

  试点高校均表示,如果实行全面收费,学校将会完善“奖、贷、助、补、减”的资助体系,加大资助力度,家庭贫困的学生不会因此被拒之门外。

  “国家助学贷款应该属于一种政策性贷款。如果是商业性贷款,银行只能按商业化的方式操作,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是它的本质追求。而学生助学贷款,小额分散,成本又高,因为没有信用制度保证,还款的风险也大,银行的积极性会受到影响。”

  ——北京师范大学首都教育经济研究院王善迈教授

  7月底至8月初,中国扶贫基金会从社会各界招募的36名志愿者,组成12支分队,奔赴北京、河北、山西、甘肃等10个省、直辖市的12个市县,首次对优秀特困高考生家庭进行入户调查。调查显示,我国在校贫困生的比例为20%,约240万人;特困生则为5%-10%,约160万人。一个人本科4年最少花费2.8万元,相当于贫困县一个农民35年的纯收入。此外,相关调查结果还显示,多子女是加剧特困生家庭贫困的重要因素,过半特困生存在自卑倾向。各地教育部门都在一定程度上开展了积极资助,而仍有少数特困生不知有资助政策。

  “在很多场合,人们要求我七步成诗,那时我只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孩,长期接受的教育又是克己复礼,因此痛苦充溢着我的内心。那些年我就是在压抑自己的个性中度过的。‘神童’剥夺了我许多应该享有的生活和娱乐权利。”

  ——中科大1978年少年班学生宁铂

  “他们终将进入一个阶段,那时年龄不再重要。在一个个人魅力和性格更能决定失败的世界,他们的考试和成绩不再重要。这一新的认识可能让人措手不及。”

  ——波士顿大学心理学教授埃伦·文纳《天才儿童:神话与现实》

  作为全国惟一的少年大学生班,中科大少年班2005年继续招生。今年科大少年班报名人数再创历史新高。全国有24个省市3346名考生报考。经过严格审核,44名不满16周岁的少年成为中科大第29期少年班学生。截至目前,该少年班已招收1100多名学生。在历届毕业生中,约有85%以上学生毕业当年考取国内外研究生,其中2/3学生已获得博士学位。在前不久中科大1978年少年班成员的聚会上,这些已到中年的昔日“神童”对于少年班模式的成败得失有颇多感慨。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