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一个政策市的市场化之路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7日10:11 南方日报

  本报记者 陈默

  股市

  即使生于“政策”、长于“政策”,新中国第一个股市也从未间断过对市场化理想的追求。

  1990年12月1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在还没有拿到“准生证”的情况下,被一向大胆的深圳人抢在上海的前面开始了“试营业”。

  深交所开市的第一天,仅有事先办好了托管手续的“安达”股票挂牌,也仅有有色金属证券部的一单交易。“深圳的‘老三家’证券部要给深交所一个下马威,私底下达成协议,开市那天一单都不报到深交所。幸好我们事先知道了这件事,对有色金属证券部做了工作,否则深交所的历史就要从零成交开始了。”深交所筹建元老禹国刚回忆说。

  尽管起步艰难,但从这一天开始,中国改革开放中最大的一架财富机器正式发动,股市以其制造财富神话的非凡能力,进入了普通中国人的生活。

  A 一开始就是政策试验田

  中国股市的建立,一开始就带着浓重的政策试验性质。

  上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始进入城市改革阶段。在这一阶段的初期,依然沿用了农村改革的基本模式,主要依靠基层的探索。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是这一思路的最好注解。

  从小企业的试探到大批精英的加入

  对民间实践的默许态度,大大激发了一批处于传统体制边缘的人的发挥,中国最早的股份制企业应运而生。“北京天桥”这家中国最早的股份制企业,当初就是一家小型集体企业,而深圳发行第一张股票的“深宝安”,前身更是农村股份合作社。

  然而,这一切在1992年初发生改变,邓小平的“南巡讲话”让大胆创新及市场化实验成为地方领导人的政治任务。

  从1992年5月21日上海放开股价开始,中国证券市场成为中国新财富时代的象征。大批资金和大批下海精英开始进入这个领域,这在极短的时间内大大推动了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当年年底,中国证券市场上的上市股票已从一年前的14家增加到71家。

  神奇形象在骚动中逐渐清晰

  最能描述当时股市对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刺激程度的,莫过于深圳1992年的“8·10”新股发行骚乱事件。当时的报纸是这样写的:“7月下旬开始,各地的股民与准股民便一手提着装满钞票的密码箱,一手提着装满身份证的旅行袋,纷纷南下深圳,汇成一股势不可当的人流……深圳市的大小酒店、旅馆、招待所全部爆满,仍容纳不下潮水般涌来的人流,致使许多人不得不露宿街头。”

  当时的深圳市市长郑良玉回忆说:“8月7日的早上,我见满街都是人,营业点到处是黑压压的一片。那种场景简直就是疯狂了。我想还有3天,就这么排下去问题十分严重……但已覆水难收,我决定不离开公发指挥部,坐镇指挥,很怕出问题。我对全国各地股票炒家汇集身份证来买股票的形势没有估计到。”

  由于发行过程中的舞弊行为,引起了人们普遍的抗议,以至最后演变为大规模的游行示威和骚动。根据深圳市后来宣布的对“8·10”事件中舞弊者的调查情况,清查出内部截留私买的抽签表达10万多张,涉及干部、职工4180人,其中处级以上干部22人。最后被公开处理的有9人,其中7人是单位或部门的负责人。而郑良玉也被调往江西。

  骚乱很快就平息了,但股市作为新的淘金场所的神奇形象却被牢牢地树立起来。另一方面,2/3的国有股和法人股不流通,这种非市场化的发展方式,为中国股市基本制度的长期扭曲埋下了伏笔。

  B“看得见的手”始终在牵线

  回眸股市历史,这本应由无形的手掌控的市场,每一波的行情背后,却都有政策这只有形大手的影子。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1996年和1999年《人民日报》的两篇评论员文章。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的政治意义,两篇文章一出,一边是天堂,一边是地狱。

  两篇评论,两重天地

  1996年年初,中国股市已经走熊三年,许多股票已跌到谷底,深发展6元多,四川长虹7元多。这一段的股市,被股民们叫做“植树节”,股价绿了,股民的脸更绿。谁知春节过后,股市连连跳空高开,宏观政策也利好不断,深沪大盘全线飘红,从1996年4月1日到12月12日,上证综指涨幅达124%,深成指涨幅达346%,涨幅达5倍以上的股票超过百种。深市领头羊更是雄赳赳气昂昂,12月12日深发展股价已升到20.5元。从10月起,管理层接连发布了后来被称为“十二道金牌”的规定。12月16日《人民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一句话就把股市定了性:“中国股市今年快速上涨,有其合理的经济依据……但是,最近一个时期的暴涨则是不正常的和非理性的。”12月16日星期一,开盘4分钟后,深市除了例行停牌外,满盘跌停。12月24日与12月9日收盘价相比,价位下挫了38%,这意味着1200多亿元的纸上财富蒸发。

  与1996行情相呼应的则是1999年波澜壮阔的“5·19”网络股行情。1999年5月19日,股市开盘即暴涨,领头的是东方明珠、广电股份、深桑达、中信国安等,他们都有一个响亮的名分:网络股!当天沪市收于1109点,上涨51点,深市收于2662点,上涨129点。

  这次《人民日报》没有打压,而是更添了一把火。6月15日,《人民日报》再次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坚定信心,规范发展》,要求发展股市,珍惜大好局面。6月25日,两市成交量达830亿元,创历史纪录。

  是非功过谁能定

  两篇评论员文章的始作俑者,前证监会主席周正庆回忆说:“第一篇文章阻止了当时股市的过热,在亚洲金融危机来临之前,提前消除了股市泡沫;第二篇文章肯定了股市的恢复性上涨,把握了时机,推动了股市的发展。”针对长期以来关于“政策市”的非议,周正庆坚持认为,政府通过政策和舆论来间接引导资本市场,这样的“政策市”是国际惯例。

  然而2000年的新年刚过完,原本准备去央行就职的周小川突然空降证监会,接掌主席职位,周正庆黯然离任。始料不及的变化让周正庆此后赋闲了整整两年零两个月,个中原因至今成谜。

  C 退市还是重组,这成了政治问题

  从当年那个只有一单成交的股票交易所发展到今天,深交所已拥有上市公司542家,总市值9540亿元,日成交金额121亿元。但股市在规模发展壮大的同时,其理念与功能的扭曲程度同样惊人。1992年到2005年的13年间,沪深股市的投资者总共付出了1.2万亿元。但流通股市值也只有1.2万亿元。这意味着13年中全部投资者的总体投资无任何收益。

  与此成为鲜明对比的是,在“为国企融资服务”的定位下,对上市公司而言,股市成为比传统银行更美妙的圈钱乐园。更有甚者干脆绕过规则圈钱。第一个这样做的公司,便是赫赫有名的“琼民源”。

  “琼民源”:

  谎言使垃圾变成宝贝

  1997年,“琼民源”在深圳股市上演了有史以来最大的“麻雀变凤凰”的神话,随后又爆出有史以来最大的股市欺诈丑闻。而后“郑百文”、“红光”、“康赛”、“银广夏”、“中科创业”、“亿安科技”、“东方电子”、“啤酒花”、“蓝田”、“江苏琼花”,这一连串的名字背后,个个都是弥天大谎。

  “琼民源”在1996年4月以前,其股价仅在2元左右。1997年初,“琼民源”公布了1996年年报,净利润同比增长1290倍!于是“琼民源”开始了持续单边上涨,其股价翻了数倍达到26.40元。这时的“琼民源”从一只无人光顾的垃圾股一跃而成为倍受人们追捧的绩优股,甚至取代了“深发展”的龙头地位。

  然而好景不长。1997年2月28日,在创出占当日深市成交金额13.2%,成交量5636.2万股的天量之后,“琼民源”被停盘!

  1998年4月29日,中国证监会公布了对“琼民源”案的调查结果:“琼民源”1996年年报中所称的5.71亿元利润中,有5.66亿元是虚构的,并虚增了6.57亿元资本公积金。1998年6月10日,“琼民源”案在北京市中院开庭。11月12日,法院作出判决:“琼民源”董事长马玉和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这已是中国有关法律的最高量刑。

  选择重组凸显了政策的尴尬

  而“琼民源”事件的处理,更凸显了政策市的无奈。按道理,“琼民源”唯一的下场就是摘牌退市。但众多被套牢的股民让“琼民源”不仅仅成为经济问题,也成为政治问题。“琼民源”股东总数10.7万户,其中九成是散户。这10多万的股民成为了“琼民源”欺诈行为的替罪羊。面对重压,政府最后的选择仍是重组。

  1998年11月20日,北京住总在不接手“琼民源”任何债权、债务关系的前提下,以“中关村”这个响亮的名字重组“琼民源”,以1:1的比例对股民的所有“琼民源”流通股进行置换。1999年7月12日,“中关村”高开低走,冲高38元后以31.95元报收。股民不仅解套,还大大赚了一笔。

  “‘琼民源’的重组给中国股市开了一个恶例……造假的公司该退不退,被套的股民重组反而大赚了一笔。这会让人有一种可怕的联想——股市要是多出几个马玉和,多垮掉几个上市公司,岂不是可以让投资者多赚几倍的钱?”著名股评人水皮的话,不幸在2000年垃圾股“越烂越光荣”的“重组”中成为现实。

  D中小板:从替代品到希望之星

  “2000年10月,深市停发新股后……就像水蒸气蒸发带走大量热量一样,深圳感受到了寒冷。证券界的人士打着哆嗦,计算着寒流的深度与广度。”这是对2000年停发新股后,深圳证券业的真实写照。

  创业板的摊子要由中小企业板来接

  1999年,互联网经济风起云涌,纳斯达克市场4个月当中狂升了70%。于是上海和深圳开始争夺设立中国的纳斯达克。到2000年上半年,深圳在角逐中胜出。作为平衡,深圳暂停发行新股。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2001年,越吹越大的互联网肥皂泡破灭,纳指从5300点狂泻至1300点,引起了全球创业板的危机。深圳筹建中的创业板,在“万事俱备,只待开盘”的最后一刻搁浅。

  中小企业板的开板,无疑是深圳当年仓促竞上创业板的一次“纠错”。正因为如此,从创业板概念改头换面而来的中小企业板,聚集了整个深圳的期望。

  然而到今天,才仅仅一岁的中小企业板身上的光环逐渐褪尽,已有了未老先衰之相。开板当日,股价高开低走,第二天就全线跌停。到今天,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的股价绝大多数已被腰斩,跌幅远超过大盘,更有多只股票跌破发行价。

  真正的市场化或许从这里起步

  但政策市的市场化理想,却即将在船小好掉头的中小板成为现实。截至今年8月,中小企业板剩余40家上市公司的股改方案已齐聚交易所。加上已经完成股改试点的10家企业,中小企业板全面完成全流通股权分置改革只是个时间问题。

  全流通对于中小板意义重大。深圳中小板离真正市场化有两点距离,一是发行门槛较高,不利于真正解决中小企业创业的融资难题;二是没有实现全流通,风险投资没有一个顺利退出的通道。

  在整个社会缺乏信用的现状下,贸然降低发行门槛的风险太高,但中小板实现全流通,将使市场回归价值投资,公司的股票值多少钱,投资者愿意拿多少钱出来,都将完全由市场决定。中小板试验田的作用也将充分发挥出来,市场机制将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尊重。

  版头设计:赵小星

  图:

  “8·10”事件中,一名被挤出排队队伍的年轻人无奈地望着记者的镜头,他的右手攥着钞票和身份证。资料图片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