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复读“独木桥”未必人人都能过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7日16:06 新民晚报

  复旦附中一名女孩,当年在收到上海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后,竟选择了放弃,因为她立志要进复旦大学。于是,回到高复班苦读一年,终于,她梦圆复旦,进入了软件工程专业。当得知今年仍有许多的考生选择复读,她化名徐兰给本报来信,自述当年艰难经历,为“同路人”提个醒——

  现在想起“高复班”这三个字,心中不免还是有些伤感。毕竟,那不是一段可以轻松

讲述的经历。复读班的同学几乎个个与我一样,前一年放弃上大学的机会,立志进名校。可到填志愿的时候,大多数人都胆怯了,名校不再是他们的第一志愿。有人会问,既然如此,何必又多一年的辛苦。可只有身在其中,才能明白:谁都不愿再输,谁都再也输不起了。复读的最难之处,是背负着很大的压力,往往身心俱疲。因为,很有可能,一切的努力会是徒劳的。在班上,我是幸运的,终于实现了梦想。但对大多数人来说,上升的空间并不大。现实是很残酷的,我复读一年有一个切身体会,不要指望这一年成绩会有多大的提高,复读成功的几率也不像想象中的那么高。即使有,那也是个例。复读并不是对所有人都适合的,不必人人都走“独木桥”。

  据记者观察,小徐同学曾就读的那个高复班,今年的“生意”依然火爆,三个班级均已招满,9月,将迎来百余位“再次证明自己”的考生。

  记者问小徐:“如果仍没考上复旦大学,是否准备再读一年?”她的回答是“不”,“毕竟压力太大了,而且每个人的成绩水平应该是定型的,复读成功的几率不高。”

  记者了解到,眼下拾起旧课本选择复读的学生,不是考不上大学,多数人与小徐一样,因考上的大学不理想而有意放弃准备再考。对此,部分高校的招生老师认为,这一做法浪费了有些院校的招生名额,也浪费了高校的资源。同时,也给考生及家庭增加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如此复读,于国家、于家庭、于自己都不利。况且,有统计说明复读成功率并不高,因此,考生和家长都应有一个正常的心态和合理的定位。

  复旦大学招办主任郑方贤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感谢考生对复旦的钟爱。他认为,有些同学在高考中因各种原因未能发挥出应有水平,选择复读一年重考,无可厚非。但对大多数复读学生而言,所谓的“非名校不读”的观念实在要不得。毕竟,复旦和其他的名校每年的招生人数有限,而现在高等教育给学生的选择面很宽,考生量力而行,选读合适的院校才是上策。

  本报记者 张炯强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