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沧桑变迁似乎可以触摸到(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7日16:47 新民晚报
沧桑变迁似乎可以触摸到(组图)
沧桑变迁似乎可以触摸到(组图)
沧桑变迁似乎可以触摸到(组图)
——深圳沙头角中英街悄然变脸

  本报驻深圳记者 于明山 文 图

  你去过沙头角中英街吗?你听说过沙头角中英街吗?

  曾经,这个地方是很有名的“购物天堂”。

  时光流逝,沧桑变迁。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英街不复当日的繁华,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时至今日,此地游客每天已不足千人。

  中英街会不会就此销声匿迹?今后它又会是怎样的一番面貌呢?

  不久之前,经过一年的修复改造,一条浓缩了历史风貌、具有浓郁岭南文化特色的中英街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中英街的商贸功能已经悄然转换,它正成为独具风情的历史文化小镇。

  1 “购物天堂”难觅踪迹

  早上8时过后,中英街两边的商铺陆续开门迎客。

  从入口看去,小街左边和右边对比鲜明,左侧是深圳的商铺,粉饰一新的骑楼重现了岭南风貌,老招牌全部换成金字招牌;右侧的香港商铺仍是陈旧的砖房,窄小的店面,老式招牌已被岁月打磨得字迹模糊,只能依稀遥想当年的繁盛。

  虽然经过改造装修,但走上一圈,会发现闹猛的“购物天堂”已然是昨日记忆。街上游客看的多,买的少,多数商铺里店员比游客多,有的店铺冷清得半天无人光顾。店铺里的商品远不如深圳市区的商店品种丰富,当年人们疯狂抢购的香皂、丝袜、黄金珠宝等,如今摆放在摊档上,备受冷落。

  香港一侧有家名叫“新大福”的商铺,原来是一家金店,现在的老板姓林。听说记者想了解中英街的历史,林老板便泡上人参乌龙茶,说将起来。

  上个世纪90年代,听说中英街生意好做,林先生就来到这家“新大福”打工。那时候大陆鲜见黄金饰品且价格昂贵,嗅觉灵敏的香港商人蜂拥而至,将新潮的金银首饰拿到中英街。当时这里竟有金店47家。

  1997年,“新大福”原来的老板移民加拿大,林老板就把店铺转租下来,自己做起了老板。内地黄金价格渐渐与世界接轨,黄金首饰的样式也越来越多,生意不好做了。如今只有20平方米大的“新大福”一分为三,一半租给内地商人经营服装,一半又分设两个柜台,分别卖化妆品和首饰。

  这里,惟有一家香港人开的“摩登数码店”相当热闹,卖的是香港当季最时尚的数码产品,品种丰富,价格也较内地便宜,吸引了不少游客在淘宝。这家“摩登数码”专卖店的老板原来也是开金店的,现在“与时俱进”,转换方向了。

  2 老年夫妇一路拍照

  一对60多岁的老年夫妇在中英街一路拍照,很有一番感叹。记者走上前去与两位老人攀谈,才知道他们十几年前就来过中英街,这次听说中英街刚修复改造过,便来看看。

  老先生回忆说,那个时候,中英街很神秘,进中英街是要办证的。办证要通过很严格的审核,没有点关系是办不了的。能来趟中英街,也属于见世面的一件大事情。来之前,会问亲朋好友要捎什么东西?然后肩负“使命”进到中英街,最后大包小包地提着洗发水、丝袜之类出去,当然黄金首饰不会少买。每个人一次买十个八个金戒指是很平常的事。现在,内地什么东西买不到?去香港也越来越方便,到了中英街,购物的心也就淡了。当年为能买到台湾雨伞、香港方便面和丝袜兴奋不已,肩扛手提满头大汗,如今想来真是有趣。

  如今中英街两边可以自由穿梭。那时只能站在深圳这一侧,还不能到对面的店铺去,因为那里属于香港。那时候,香港和内地的警察穿着不同的制服在街上巡逻,人们隔着界碑张望香港的店铺,从那些从未见过的稀奇商品,去想象资本主义香港的模样。总有一些人趁着警察不注意,偷偷跑到对面,有那种小孩子偷到糖吃的窃喜。

  两位老人在高高的骑楼下慢慢地走着看着,还走进曾经光顾过的店铺,看中一两件感兴趣的东西,便与店员讨价还价一番。老两口十分惬意,一时间似乎又回到了从前时光。

  3 八大景观讲述老街沧桑

  在中英街上,有一棵100多岁的古榕树,它树干苍劲,枝叶茂盛,长长的枝干从深圳一侧伸到香港一侧。为确保这棵百年古榕有良好的生长环境,前不久深圳市将一间搭建在树干边上的商铺拆除,并对古树挂牌保护。如今,这棵“根在内地,荫泽香港”的百年古榕与古井、古塔、客家骑楼、东和墟等8大历史景点,一起向人们讲述中英街的老故事。

  当地老人们在街上走着说着,声调是亢奋的:那口康熙年间的古井修复了;客家骑楼也建好了,跟当年的骑楼非常相像;还有那个东和墟的浮雕……

  如果你来过中英街,一定会感到变化太大了。2000多平方米的入口广场的水泥地板,已为古色古香的石板砖所取代,原先南天商场和新一佳商场的两块巨大的广告牌已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灰砖青瓦的客家骑楼和典雅别致的仿古木窗。商场前面也是此次新修复的景点——“古井乡情”,一座四方古井,一棵古榕树。在中英街居民中至今仍然传诵着“同走一条路,共饮一井水”的歌谣。

  在古井的左侧,桥头街口新建了一个岭南风格的石雕牌楼,与两边骑楼连为一体,由两根冲天柱支撑着,并形成了一个正门,上书“桥头街”。牌楼上除了精细的石雕图案外,还刻有一副对联,上联“日出沙头百年不弃游子梦”,下联“月悬海角千载长怀故国情”。

  穿过入口广场就是中英街,250米长的深圳一侧街面都已经修复改造成黄色的客家骑楼,一楼是古典格调的商铺,二楼阳台采用宝瓶式的镂空样式,地面也铺上了花岗岩。骑楼的柱子上悬挂了一幅幅中英街的老照片。一个个历史镜头都被定格在250米长街上。

  最吸引人的是4号界碑处挂牌的“古榕奇观”,这棵榕树植于1893年,如今树高13米,是中英街上独有的一棵常青树,是“有生命的文物”。由于古榕与第4号界碑形影不离,形成了中英街上一道自然与人文映衬的别样风景。

  走过250米中英街后,中英街历史博物馆值得一看,在博物馆3楼展厅,眼前的一幅幅历史照片与农具及渔网,向我们讲述着老街的沧桑历史。一幅照片上:一个村庄的同族兄弟们,被一条街分割在两边,他们脸上写满了无奈。中英街历史博物馆广场1号界碑旁修建了警世钟亭。当地已经将3月18日定为中英街警示日。每年这一天深圳各界人士都在警世钟前举行庄严的鸣钟仪式,以浑厚悠长的18响钟声警示世人,毋忘国耻,振兴中华。

  从博物馆出来,经过环城路的回归广场,就是位于沙头角河出海口处的古塔公园,在这里可以体会“日出沙头,月悬海角”的意境。据说,沙头角就是据此诗意得名。

  今天,你在中英街,购物的心思会很淡;但分明会感觉到,你是走在百年老街上,历史的沧桑变迁似乎都可以触摸到。你的步子会放得很慢很慢。

  沙头角中英街

  1840年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在英国殖民者武力威慑下,被迫一次次签订不平等条约,沙头角镇依据不平等条约勘定的“中英地界”强行割成两半,中英街由此形成。

  中英街长约250米,宽约三四米,小街东侧是香港,西侧是深圳沙头角镇。街心矗立着8块界碑。改革开放之初,凭借着免税街的价格优势,中英街成了国内闻名的“购物天堂”。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内地经济发展迅猛。尤其在香港回归后,购物不再是外地游客到中英街的目的。但很多游客到深圳还是慕名要去看看中英街。

  当年人们在沙头角疯狂购物的老照片

  百年榕树与古井见证历史

  今日中英街街景,左侧是深圳,右侧是香港,对比鲜明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