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出名要靠“巧”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8日00:25 红网

  8月15日,创作、演唱宁波方言歌曲的宁波市青年歌手壹鬼,正式与北京星铭文化公司签约,成为其旗下一名新星。22岁的壹鬼从今年2月份开始创作宁波方言歌曲,将用方言翻唱的《鬼迷心窍》、《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以及自己创作的歌曲《出租车》、《城隍庙》放到网上后,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点击高潮。星铭公司“慧眼独具”,表示要将壹鬼作为目前重力打造的第一位方言歌手,将宁波方言歌曲推广到全国去。(据8月16日《现代金报》)

  星铭公司的“豪情壮志”能否实现,暂且不论,但壹鬼“一夜成名”的现实,在这个“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潮的“眼球时代”、“快餐时代”,再次证明了一个真理:出名要靠“巧”。

  “眼球时代”、“快餐时代”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要不断求新求变。除非是天赋奇才、天生丽质,否则,一个人要想一步一个脚印地成名成星,不是没有可能,但路途漫漫,所要付出的精力也往往大得惊人。而求新求变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不按常理出牌”,要巧于走在别人前面。有女作家一直“默默无名”,一说“用下半身写作”,便声名大振,写了什么别人没记住,反正她是出名了,名之后,利相随,目的也就达到了。就说那个雪村吧,一首网络歌曲《东北人都是活雷锋》,立马让他红得发紫。若不是找到了“网络歌曲”这个“巧”,“就他那破嗓子,我们家门口一毛钱能听三段”。雪村靠此“巧”一举成名后,跟随大军浩浩荡荡,但正如“第一个把女人比作花的是天才,第二个是庸才,第三个就是蠢才了”一样,跟在别人的屁股后面,早已无“巧”可言,想成名也是“戛戛乎难哉”!

  地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但是,最先走的是“开拓者”,后来者就只能算是“走路的”,名称不一,待遇也是天壤之别。好在,路是走不完的,关键是要会走,要走得“巧”,走出别人没走过的。

  网络在当下绝对是个“天然大舞台”,只要能弄出点新花样,啥时候成名,只有天知道。发表“情爱日记”的木子美出名了,自恋得近乎变态的“芙蓉姐姐”出名了,为猪唱“翻案歌”的香香出名了。不管是有心,还是无意,这些人成名,无不得利于一个“巧”字。

  当然,成名靠“巧”虽然不一定有自觉性,但绝对是合乎时代潮流和人们需求的产物,关键是谁能最先锐敏地感觉到它,或者牢牢抓住它。如果知道唱方言歌曲也能一朝成名,我想,去唱的人、会唱的人,早就挤破头了。

  以“巧”取胜,往往是“一次性”的,自己一用再用,或者有人刻意摹仿,只能是吃力不讨好。所以,以“巧”成名者大都明白这个道理,一旦成名,一边抓紧捞钱,一边“急寻出路”,否则,最大的可能就是“见光死”、“用完扔”。雪村早就不鼓捣歌曲了,又是演电影,又是拍电视;现在如果还有女作家说要“用下半身写作”,准会被读者的呕吐物淹死;木子美一不小心就成了“明日黄花”,“芙蓉姐姐”一眨眼也已冷到了极点。来得快,去得也快。比出名要“巧”更重要的是,赚钱要快!

  有句话叫“宁听苏州人吵架,不听宁波人说话”,极言宁波话之“难听”。耳朵也喜新厌旧,“方言歌曲”刚刚露头,大家图个热闹还行,但要像有些歌迷说的“承担起弘扬宁波文化的重任”,或是像星铭公司企望的唱红全国,可能性有,但都不大。毕竟方言到处有,谁家的也不比谁家的差,你能唱,别人就不能唱。这年头,想出名者如过江之鲫,能出名确实不易,愿只愿,壹鬼的“星途”能长些,长些,再长些!

  (稿源:红网)

  (作者:易其洋)

  (编辑:潇湘行)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