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让农民先受益(观察)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8日02:21 人民网-华东新闻

  作为宁波中心城区之一的江北区,在“让农民优先享受发展成果”的发展理念下,短短几年内,这里的3万被征地农民实现了向市民的身份转变

  从完善社会保障入手,缩小城乡差别,正是江北区加快城市化的奥秘所在

  农民拆迁,拆成百万富翁

  在宁波江北区农民社区“慈湖人家”,怎么看也没法将它与农民和农村联系起来。这片农民社区外有群山环抱,内有小桥流水,时尚又实用的排排群楼中间,辟有宽阔的商业步行街,两侧是学校、诊所及文体活动中心,服务设施一应俱全。

  叩开一户人家,女主人姚爱玉正在搞清洁。征地后,这个3口之家的命运有了改变:住房从价值10万元的旧宅变成市值50万元的楼房,一次性获得安置费7万多元,还有了养老保险,身份从农民变成了市民。

  “被征用的2亩多地,再怎么长,也不会比现在收获多。”姚爱玉笑吟吟地讲了句心里话。

  为解决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农民的居住问题,2002年起,江北区启动了百万平方米的“安居工程”,截至目前,共投入资金近10亿元,先后建设了姚江花园、慈湖人家、枫湾家园、葛家安置小区等农民新型社区,完成建筑面积近70万平方米,可安置农民6000多户。各安置小区按标准配套了小学、幼儿园、中心商业街、商场等设施,实行和城市社区相同的物业管理,周边还建设了健身、公园等娱乐场地,以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据江北区区长陈秀忠介绍,在农民新型安置社区建设过程中,该区采取了拆一补一的措施。社区住宅分为40平方米到150平方米不等的20多种套型设计,农民可根据自己的需要搭配选择。通常一户拆迁200多平方米的农家,可以选择3套住房,自己住一套,卖一套,出租一套。

  据统计,仅此措施,该区有100多位农民凭借房产成了“百万富翁”。

  失地不失业,人均收入增幅首超市民

  家住洪塘街道旧宅徐村的被征地人员小徐,在该区举办的电脑培训班顺利结业,被一家外企录用,月薪900元。小徐说:“多亏了区里的免费培训班,让我有了专长,实现了就业。”

  住好,只是被征地农民进城的第一步。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才是关键。为提高被征地人员就业技能,因时而异开班成为该区劳动力培训的一大特色。今夏电力资源紧缺,各企业纷纷自备发电机,但熟练的发电机手很少,区劳动部门适时组织发电机手培训班,结业学员被企业一抢而空,工资还都在1000元以上。针对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的被征地人员,江北区对症下药,开设特殊课堂;对文化程度较高、就业要求相对较高的被征地人员,则开办了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培训班。

  此外,江北区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劳动力从农村脱身出来,兴办经济实体,向第三产业领域进军。农民贷款难,就开通小额贷款“绿色通道”;项目难找,就兴办各类大型市场。目前,全区已兴办路林市场、姚江建材市场和货运市场等多个专业市场,还有集贸市场10多处,涌现了一大批“农民当老板”的个体工商户。他们在繁荣市场的同时,也带动了餐饮、娱乐等其他三产的发展,成为吸纳农村劳动力的“消化器”。

  为架起农村劳动力与用工单位的桥梁,江北区按市场化机制运作,兴办人力资源市场,设立企业用工需求数据库,同时为前来求职的农民建立人力资源档案,帮助不少人找到了工作。

  去年,江北区农民人均收入达7615元,增幅为13.8%,而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幅为11.2%,农民人均收入增幅首次超过城镇居民。

  不断探索,推动城市化进程

  “有地就饿不死。”路林村吴礼伟家世代种地,起初对城市化有点惶恐。有他这样担忧的农民,为数还不少。为消除被征地农民的后顾之忧,江北区构筑起养老、医疗等保障体系。

  养老:覆盖全区的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体系所需资金由政府、集体、个人三方承担,并从被征土地出让金中提取10%预留作为社保基金。到目前为止,全区110个行政村、6个农牧渔场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实现了全覆盖。同时,成立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服务中心,构建起区、街道(镇)、村三级管理网络。季学齐去年12月刚参加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今年1月每月就可领取360元保障金。

  医疗:去年5月开始实施“大病统筹、医疗救助、医疗服务”三位一体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整户参保率占农民总数的96%。每人130元的新型合作医疗资金,政府和个人各半支付,一些集体经济好的村实际上将个人部分承包了。大病是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最大风险,江北区在大病统筹补助后再给予30%的救助。农民医疗费的报销比例可高达45%—75%。庄桥街道陈永德患心脏病,住院治疗花了6万多元,合作医疗报销2万多元,救助1万多元。“养老、医疗都有了保障,我们再没有什么后顾之忧了。”

  城市化是农民几辈子的盼望,但在一些地方征地难、拆迁难、上访多,为何反对最强烈的也是他们?江北区委书记裘伟认为,农民的保障机制不完善,是影响农村稳定的主要因素。这里既有政策的连续性等操作上的问题,也有如何处理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问题。江北区短短几年社会实现转型而没有大的震荡,主要归功于“不能让农民吃亏”的改革理念。为让农民优先享受发展的成果,江北区以改变农村人居环境为目标,启动了改电、改水、改路、改厕“四改工程”,总投资2亿多元。新医保让江北7万多农民得实惠,实施6个月以来补助医疗费用突破500万元,政府财政支付了1000多万元。实践证明,农民问题解决不好,城市化就迈不开步子。

  裘伟并不避讳存在的问题。由于没有现成经验可寻,在城市化过程中,难免出现不尽如人意之处,如历史遗留、区域不均衡、贫富不均等,阶段性损失和短暂痛苦在所难免。江北区正采取措施不断完善,譬如提高征地补偿标准,高标准设立失地农民的养老、医疗、就业制度等。

  《华东新闻》 (2005年08月18日 第一版)

  作者:何伟 罗国荣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