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打造富强、文明、和谐的新白马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8日04:32 舜网-济南日报

  编者按:白马山,人杰地灵,相传曾有白马飞出,市中区白马山街道办事处也因此山得名。然而,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白马山地区却长期处于相对封闭、落后状态。眼睁睁看着咫尺之遥的段店、王官庄等地日新月异的变化,翘首企盼的居民在想:白马能有腾飞的那一天吗?

  2001年11月,原七贤镇撤镇建办,白马山街道办事处成立。按照市中区区委、区政

府建设“富强、文明、环境优美”新市中的要求,围绕本地区的和谐发展,白马山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在党工委书记刘贤江的带领下走街串巷,体民意,解民情,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制定实施了“东居西市、东通西亮、企业创办、开发富民”的总体发展思路。通过实施六大工程,突出环境建设,强化服务职能,努力打造一个富强、文明、和谐的新白马。由此,白马山插上腾飞的翅膀,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道路告别泥泞,一个个企业落户白马,农村巨变成城市,农民潇洒当市民。

  道路硬化工程——积极改善道路交通环境,打破封闭的“瓶颈”。由办事处牵头,多方筹措资金,先后修建了白马山南路、腊山路、前魏南路、建辛路延长线等16条村居道路,整修长度达15.4公里,总投资1500多万元,三年间,使辖区道路基本实现了硬化。其中劈开白马山打通建新路、西门子大道、腊山路成为重点。道路的硬化工程也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效益,世界50强企业西门子成功的落户白马山街道办事处辖区之内,并且通过西门子公司的不断注资和兼并周边的企业,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建成以西门子变压器为主导的“千亩产业基地”,这将成为全国最大的变压器生产基地。和腊山工业园相映成辉,共同打造经济腾飞的白马山。

  旧村改造工程——积极改善居住环境,推进城市化进程。白马山街道办事处的几个村居在区政府的指导下,于2002年进行旧村改造工程。共建居民小区13个,楼房130多栋,总面积96万平方米。同时,积极实施了以小区封闭化、智能化、道路硬化、场地绿化净化、夜间亮化、环境美化为主要内容的小区配套工程,使群众的居住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集体经济积累不断壮大,老百姓的生活质量提高了,生活工作方式也由以体力劳动为主向脑力劳动为主快速转化……

  名校工程——孩子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在白马山街道办事处的辖区内,有一所占地20多亩,投资1000多万元的育才中学,是按照国家级规范化标准建设的,属于小学、中学连读。该校的建成,不仅方便了该办事处辖区内的孩子,而且还给整个西部的孩子受到良好教育提供了便利条件。

  养老工程——发扬尊老、敬老、养老、助老的传统美德,社区的老人只要过生日,都能收到村居两委送的一个大蛋糕和鸡蛋等礼品。辖区内村居的老年人每月享受养老金,使老有所养。每个村都建有老年活动中心,成为老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每年都对“好儿女”“好媳妇”进行评比。老人的健康就是晚辈们的幸福!

  平安工程——安居才能乐业,祥和才能和谐。为了居民的平安,街道办事处多方筹措财力人力,按照百分之一的比例在每个社区组建了治安队伍,定时进行集中培训;建立电子监控系统,现在已经有一半社区的主要路口、楼区间实行了24小时电子监控,发现可疑的人或事儿,马上就有治安人员跟踪处理(预计到年底实现70%的覆盖率,2006年底实现100%的覆盖率),开创了“内巡、外巡、监控”三位一体的安全居住新局面,使居民群众增强了安全感。此电子监控系统的应用,受到市政法委和区领导的一致好评。

  文娱工程——又叫“六个一”工程,即村村建设一所文化大院、一条文明街、一片健身广尝一个图书室、一个老年活动室和一支文艺队伍,目前已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村居已达到了“六个一”标准。他们有效利用居民小区的楼道、社区绿地和广场等资源,积极开展楼道文化、消夏晚会等群众性娱乐活动。遇到重大节日,街道办事处指导组织各村居开展民间舞龙队和秧歌队比赛活动,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生活,白马山办事处辖区内的舞龙队和秧歌队多次代表市中区外出比赛和表演,且广受好评。

  随着白马山街道办事处的不断发展,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宗旨在这里不断显现,相信在不远的将来,白马山街道办事处的经济发展将更加快速,人民将更加富足,社会将更加和谐,白马腾飞的那一天必将早日到来。(李富河强立波)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