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气势恢宏 史中觅诗(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8日05:50 人民网-人民日报
气势恢宏 史中觅诗(图)
仲呈祥

  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日子里,由中央电视台、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八一电影制片厂、山西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摄制的25集电视剧《八路军》与广大观众见面了。这是一部全方位、全景式展现八路军抗日战争历史的恢宏巨片,是一部讴歌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英雄史诗。

  《八路军》以其鲜明的历史品格和美学品格强烈地吸引、感染了我。

  首先,全景式地艺术地呈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抗日战争历史的全过程,特别是从平型关之战开始,到忻口战役、临汾之战、黄土岭之战及至百团大战等,都逐一加以描写,这在中国影视艺术创作历史上是第一次,也可以说,《八路军》填补了中国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艺术创作的一个重要空白。唯物史观和艺术辩证法导引这部作品迎难而上,以审美方式把握好度,真实而又全面地展现出复杂而又深刻的历史关系———一是反法西斯的世界战场与抗日的中国战场的关系,把八路军的抗日战争放在整个世界格局中加以表现;二是中国抗日战争发展的三个阶段中国民党与共产党两党的关系,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关系,国民党中的抗日力量与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中流砥柱作用的表现;三是延安的党中央与八路军总部的关系,既准确表现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抗日战争全局历史进程的科学把握和指挥若定,又着力塑造好朱德、彭德怀和左权等八路军领军人物的英雄形象;四是八路军总部与各纵队、各纵队之间的关系,全面展示八路军各纵队将士们的不朽战绩和精神风貌;五是八路军抗日将领与广大士兵和民众的关系,形象地揭示出“兵民乃胜利之本”的真理。《八路军》成功地对上述五个关系进行了审美表现,再次雄辩证明唯物史观和艺术辩证法对于全剧历史品格形成的至关重要。

  其次,与历史品格相映成辉的是《八路军》独具的美学品格。史中觅诗。波澜壮阔、惊天动地的八年抗战历史,其主体是人;而历史蕴含的诗情,也正附丽于坚持八年抗战历史的正义的军队和正义的人民。《八路军》镜头的焦距,没有停留在对抗日战争历史进程和具体战役上,而是努力穿透到活跃于这一历史进程和具体战役并决定着历史发展走向和战役胜负的人的精神世界中去。通观全剧,不仅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张闻天、任弼时等领袖形象的塑造达到了较高艺术水平,而且处于叙事中心的八路军总部的朱德、彭德怀和左权形象,也突破了以往荧屏同一形象所达到的艺术水准,取得了新的明显进步,给人留下了深刻鲜活的印象。王伍福饰演的朱德,“祝寿”一场戏,把朱德对人民的深沉的爱和伟大的人格风范展示得淋漓尽致。饰演彭德怀的姚居德和饰演左权的宋凯的表演,也恰到好处,值得称道。而依据“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原则精心虚构的五个“算盘珠子”形象———苦大仇深的从老百姓到八路军战士的赵栓柱、张黑白、王铁锤、冯玉兰和从海外留学归来的学子刘茜茜形象,不仅在全剧的艺术结构上起到了穿针引线、连缀成篇的作用,增强了作品的吸引力、感染力,而且个个性格鲜明,都能引出一部独特的历史和一番感人肺腑的诗情。至于国民党抗日将领卫立煌形象,乃至山西军阀阎锡山形象,都塑造得栩栩如生、相当到位。所有这些,都倾注了编剧、导演、演员和全体主创人员旗帜鲜明的美学追求———对摧残人性的侵略战争的揭露和控诉,对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本质的批判和鞭挞;对保卫和平、反对战争、捍卫人权、发展健康人性的深情呼唤,对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高声呐喊!

  《八路军》堪称是中国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艺术创作史上的又一部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作品。它的成功,一要归功于这一特殊题材资源的最佳配置———中央文献研究室、军事科学研究院的专家、学者鼎力相助,山西这个八路军当年活动的主要地区的党政领导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以及主创人员“以八路军精神创作《八路军》”的实际耕耘,共同实现了资源的最佳配置;二要归功于创作生产力诸要素(编、导、演、美、音、化、服、道)的优化组合———中央电视台、八一电影制片厂与山西方面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从全国影视界调集了各个行当的第一流的创作人员,保证全剧做到思想尽力精深、艺术尽力精湛、制作尽力精良。譬如战争场面,无论是平型关之战,还是雁门关之役,抑或是阳明堡大仗,都拍出了特色和新意。

  《人民日报》 (2005年08月18日 第九版)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