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宁夏剪纸还能剪多久?(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8日05:52 人民网-人民日报
宁夏剪纸还能剪多久?(图)
宁夏民间艺人的剪纸作品。

  杜峻晓 杨海明

  在我国广大农村,剪纸作为民间艺术,曾温暖过许多人的记忆。但是,在现代社会许多农村妇女已不再动手剪纸,偏僻乡村也已很难寻觅剪纸及“剪花娘子”的影子。前不久,记者在位于宁夏南部山区的隆德县采访时发现,这个素有“文化之乡”美称的小县城里,字画、古玩这样的店铺遍布大街小巷,文化用品琳琅满目,却找不到一个卖剪纸的。更多的卖画人展示的都是塑封画或塑料画,色彩倒也绚烂,却难找到剪纸的质朴与纯真。

  民俗遗产面临消失和流变

  中国剪纸研究会会员、宁夏剪纸协会副会长伏兆娥回忆说,早些年,农村家家户户过年是少不了窗花的。小时候,每当逢年过节,窗格上一贴上窗花,过年的气息便扑面而来。“现在都变了,跟我一块搞剪纸的那些同伴都不搞剪纸了,纸窗户基本没有了,都换成了玻璃窗户。”

  据介绍,民间剪纸作为一种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靠千千万万民间艺人以口传身授的方式代代传承下来,内容包括民间故事、戏剧人物、花鸟鱼虫等,包罗万象,博大精深。

  邵德舜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剪纸艺术委员会常委、宁夏剪纸协会会长。他说,宁夏历史上处于多民族融合地段,南北、东西文化交汇,以回乡风情、黄河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宁夏剪纸艺术在中华剪纸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树一帜。而今,和许多的民间文艺一样,随着工业现代化、乡村城市化步伐的加快,自发传承的宁夏剪纸这一文化遗产正面临消失和流变。宁夏580万人口中,目前经常性地从事剪纸的仅有二三十人,而以剪纸养家糊口赖以生存的只有伏兆娥一人。

  邵德舜认为,没有经费成为发展剪纸文化的最大障碍。他说:“现在我们去开会,都得自己掏钱。今年3月份开会是我自己掏的钱,9月份要在武汉东湖搞一个全国展览,也得自己掏钱。我们早就想开个宁夏全区剪纸会,但住在哪儿、要不要给开会人会议补助等都是问题。搞剪纸的多是农民,叫他自己掏钱他就不来了。宁夏剪纸的前景确实让人担忧!”

  让传统艺术融入现代生活

  剪纸是中华民族农耕文化的缩影。它的功用不仅是装饰,还能起到娱乐、教育、休闲等作用。一些专家学者认为,剪纸是优秀的文化遗产,是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不能在人们还没有来得及记录和记住它们的时候,就让它悄然离去,要保存、传承和发展这一民族文化遗产。邵德舜说,剪纸艺术如果在我们这一代消失了,我们就是历史的罪人,上对不起祖先,下对不起后人。

  剪纸的失落,有人说是日益丰富的现代生活的冲击,使得原来作为室内主要装饰品的剪纸少了用武之地,也有人说,是因为剪纸不能使艺人赖以生存。这并不全面,因为毕竟还有那么多人对剪纸情有独钟,而伏兆娥正是依赖剪纸,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这位宁夏海原县的农家妇女,1997年举家从海原农村来到镇北堡西部影视城和西夏王陵搞剪纸创作。近10年来,从不间断,靠剪纸买了楼房,有了私家车,把剪纸做成了事业,令人刮目相看。如今,在西夏王陵伏兆娥的剪纸摊位前,每天都有络绎不绝的游客前来观赏或者购买伏兆娥的剪纸作品,他们当中,大多数是外省人和外国人。

  伏兆娥的成功让众多剪纸爱好者及专家学者看到了希望。邵德舜认为,中国结也是一种传统工艺,近年来在市场上一直走俏。这说明在现代生活中,传统艺术并非找不到容身之地。应该让剪纸融入现代生活,挖掘其潜藏的商机,走产业化的路子,真正找到在现实中的发展空间。

  《人民日报》 (2005年08月18日 第十一版)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