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三万海岛居民吃水不再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8日05:56 人民网-人民日报 | |
本报讯记者王金海报道:一条管线一头连着大海,一头通向淡化车间,海水源源不断地通过管线流进多介质过滤器,经过淡化工艺流程,把海水变成饮用水和工业用水。8月10日,记者来到大连石油化工公司海水淡化处理厂,在3000多平方米的车间里,水源公司经理韩秀芬指着两排22个圆柱型多介质海水过滤器介绍说:“这套装置是采用三级膜分离技术进行海水淡化处理的,日生产淡水5500吨,用于工业锅炉软化水,是目前投入运营的国内最大的海水淡化装置。” 这座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是大连石油化工公司于2003年11月建成的。据了解,自1994年以来,大连市已经建成海水淡化装置5座,日生产淡水1.4万立方米,海水淡化总量占全国海水淡化总量的1/3。 大连市是资源性严重缺水城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4,金州以南地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是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16。有1906公里海岸线的大连,自上世纪70年代便开展海水淡化技术的研究开发,目前这一技术得到较快发展,经过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生产的淡水完全达到饮用水标准;低温多效海水淡化技术也走出实验室即将投入生产。 长海县位于辽东半岛东部的黄海北部海面,由142个岛坨礁组成,全县8万人口分散居住在不同海域岛屿上。受海岛地质所限,淡水资源极其贫乏,人均占有淡水量不足500立方米。海岛居民吃水要限时定量,每户居民家水龙头下面都要准备几个盛淡水的盆盆罐罐。如果遇到枯水年份,人们生活用水就更吃紧了。1994年4月,大连市政府拿出1300万元资金,为长海县大长山岛建成一座日处理海水1000立方米的反渗透海水淡化厂,这是大连市为解决居民饮水而建的第一座海水淡化厂。2001年,经过扩建,形成目前日产淡水2000立方米规模,岛上2.6万居民再也不为吃水发愁了。 继大长山岛海水淡化工程后,大连市又于2000年初在长海县獐子岛建成一座日产1200立方米淡水的海水淡化装置,为岛上6000多居民解决了吃水困难。截至目前,大连市为解决居民用水而投入的海水淡化工程资金达到2216万元。 政府一方面出资为百姓解决淡水问题,另一方面积极鼓励和支持工业企业上海水淡化项目,用于工业企业锅炉、冷却用水。2001年以来,先后有华能大连电厂、大连石油化工公司和大连港集团等企业建成3座海水淡化装置,日海水淡化总量8700立方米。5年来,大连市工业企业累计投入海水淡化工程资金8000万元,同时,政府补贴给较大规模的海水淡化项目资金538万元。为进一步提高海水淡化能力,满足石化企业生产需求,一座日生产淡水500吨的低温多效海水淡化装置正在大连石油化工公司紧张建设中,预计该项目将于今年10月投入生产。 大连市水务局局长宋光禄告诉记者,随着海水淡化技术的成熟和生产成本的降低,大连市将继续开发海水淡化工程项目,推动节水型社会发展。目前,大连市正着手规划与电厂配套的10万吨海水淡化工程,项目投产后,将有效解决企业生产用水及居民生活用水短缺难题。 《人民日报》 (2005年08月18日 第十四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