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轿夫应不应该笑(读读写写)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8日06:10 人民网-江南时报

  在中国工作和生活了许多年的美国传教士明恩溥(ArthurHendersonSmith)于1885年出版了一本《中国人的素质》,目录即很醒目,其中几项是,因循守旧,漠视时间,遇事忍耐,麻木不仁。明恩溥在书中说,中国人已经把贫穷化为科学,中国人愿意为一点很小的报酬去干很长时间的活,因为报酬再少总比没有好,多年的经验已经使他们明白,勤劳并不能成为通向更多机会的进身之阶。明恩溥说,尽管面对明显无望的境地,中国人也没有表现出失望,或者说,他们看来是在作不抱希望的挣扎,甚至经常还反对抱有希望。

  1920年,英国哲学家罗素到中国讲学,回国后也写了一部《中国问题》,其中即有很有名的那个“轿夫含笑”的故事。我没见过罗素的《中国问题》,但是从鲁迅书中知道了这件事。《鲁迅全集》注释说,罗素在《中国问题》中写道,在中国讲学期间,罗素曾到中国各地游览,那是一个大夏天,他和一些人坐轿过山,道路崎岖难行,轿夫非常辛苦,到了山顶,他们停了十分钟,让轿夫们歇上一歇,轿夫们立刻并排坐下来,拿出他们的烟袋,说说笑笑,好像一点忧虑都没有。据说罗素由此感到中国哲学可能藏有乐观并对此抱有欣赏。

  鲁迅在那篇著名的《灯下漫笔》中写道:“我常常想,凡有来到中国的,倘能疾首蹙额而憎恶中国,我敢诚意地捧献我的感谢,因为他一定是不愿意吃中国人的肉的!”明恩溥批评中国人,鲁迅没有生气,非但没有生气,生前还一再向中国人介绍明恩溥的那本书,直到去世前十四天他还说:“我至今还在希望有人译出史密斯的《支那人气质》来。看了这些,而自省,分析,明白那几点说得对,变革,挣扎,自做工夫,却不求别人的原谅和称赞,来证明究竟怎样的是中国人。”

  罗素见中国轿夫非常辛苦但好像一点忧虑都没有,很是欣赏,并在著作中加以赞美,这却使鲁迅不是很高兴。鲁迅在《灯下漫笔》中特别提到了这件事,鲁迅说:“至于罗素在西湖见轿夫含笑,便赞美中国人,则也许别有意思罢。但是,轿夫如果能对坐轿的人不含笑,中国也早不是现在似的中国了。”

  但是,想上一想,坐轿人的烦恼和快乐较之抬轿人的烦恼和快乐,质量可能总不会一样。可是,回头再看鲁迅文章,“轿夫如果能对坐轿的人不含笑,中国也早不是现在似的中国”,却又让人困惑。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职业道德越来越成为文明社会一大要件。你的商品质量若总是上不去,除非像机关单位硬性组织大家包场看电影,你总不能把手伸到人家兜里硬把钱往外掏,你的服务质量若总是不能让用户满意,即使你说出天大道理,你总挡不住人们要用脚投票。汽车司机若总不会笑,公司餐饮从业人员若总是板着一张脸,那不成了机关衙门国营企业了?进一步,以轿夫为例,轿夫若是不仅不会笑,暴躁起来竟将轿中人从轿里掀出去,甚至将轿子也砸碎,世界怕更麻烦。凡事应该多看多想。但是,看得多了,想得多了,反倒越发弄不明白了。

  《江南时报》 (2005年08月18日 第二十三版)

  作者:孟庆德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