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两千“驻广办”彰显广州影响力(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8日10:18 大洋网-广州日报
两千“驻广办”彰显广州影响力(图)
各地的“驻广办”一度纷纷修建自己的楼堂馆所。陈安摄

  广州作为华南地区最重要的中心城市,越来越为全国所瞩目。广州市协作办提供的信息说,改革开放后各地在广州设立的办事机构数量急增,由1985年的227家增至2005年的2053家,增长了8倍多,外地派驻机构数量紧随北京、上海,位居全国各大城市第三。除北京、湖北、西藏等外,几乎各省市区均在广州设有办事机构。“泛珠”发展战略提出后,“驻广办”在派出地尤其在“泛珠”地区的影响力如日中天。

  “驻广办”始于建国初期,这些远离派出地的“使者”穿针引线,铺路搭桥,是“传声筒”,也是“润滑油”;“驻广办”上可“通天”(与派出地和驻地党政上层、大型知名企业高层联系渠道通畅),下可“入地”(与派出地在广州从业的企业老板、劳务人员关系密切)。

  本报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驻广办”作为一种经济往来的产物,只要地区之间的经济级差长期存在,内地省份在广州开设办事处的意义就依然存在,而且随着广州和内地经济联系的密切,其活动空间也越来越大。策划:刘旦撰文:王洪伟

  耳目:“刺探”广州政务经济信息

  “我办的首要工作目标就是建成‘华南地区综合性信息服务中心’,努力打造‘精品’信息。”上海“驻广办”主任沈乾忠说。“上海驻广办”已形成以办事处主任主管、秘书处长分管、专职信息员专门从事信息工作的组织体系,在千方百计提高日常信息录用率的同时,“猛攻”专题调研、情况专报和每日要闻专报。

  与上海“驻广办”类似,很多内地省、市、县及大型企业在广州设立办事处的第一要务就是“刺探”广州、广东社会经济各方面改革开放的信息。四川、湖南、吉林、江西等省份的“驻广办”每天都向派出地党政高层发送1~10条广州方面的经济、政务信息,并希望能获得派出地高层领导的直接批示。

  “驻广办”一般要求从上到下所有工作人员要与派出地、驻地的党委、政府部门保持密切的联系网络,“做到遇事找得到人、说得上话、办得成事,确保联络渠道通畅”。

  沈乾忠说:“广州是珠三角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改革开放的试验田,上海最看重的就是广东政务、经济方面的信息。很有实用价值。”“驻广办”就是要与驻地有关部门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充分利用信息网络优势,较好地发挥耳目的作用。

  仅2003年~2004年,上海“驻广办”就向指定的上海信息载体报送各类信息1917条(篇),被录用389条,其中“情况专报”25篇,有16篇(条)被市委市政府领导批示,另有“省情报告”、“调研报告”多篇。一些信息甚至在广州、广东方面还没有发布,就已被嗅觉灵敏的驻广人员拿到手,发回老家。

  招商:4年来川粤经贸合作1220亿

  四川“驻广办”主任贾江告诉记者说,1999年,他刚到任的时候,省里就给他下了招商指标。他一到任,就力主调整“驻广办”工作计划,将工作重点转移到招商引资。当时四川人在广东开办的企业大约有5000~7000家之多,其中包括长虹、希望等知名企业;四川还有350万劳务工长期固定在广东工作,加上流动的,超过500万。

  “哑铃”式招商互通两地信息

  四川“驻广办”力推“专业化”,引进具有工作经验、素质较高的专业人员,聘用曾多年从事银行、金融投资和产业研究的优秀专业人才,充分发挥各自特长。

  同时独创招商引资“哑铃”工作模式,建立资料库,多方大量地收集四川各地推出的项目资料和粤港澳企业资料,及时分析、处理、更新,力图最大限度地充分占有信息。

  与四川项目方沟通方面,四川“驻广办”改变过去被动地接受项目信息的模式,根据四川产业分布的特点和资本市场投资的热点,积极与各区市县联系,实现有关项目信息及时更新,并围绕外部投资的需求,挖掘、创造合适的投资项目,把最新的投资动向传达给各级招商部门及项目业主单位,为其提供相应的决策参考,提高项目匹配的成功率。

  四川“驻广办”半年引资10亿多

  贾江自豪地说,四川“驻广办”是“驻广办”中招商引资的成功典范,很多“驻广办”去向他们取经!贾江向记者提供了一串数字:1999年四川“驻广办”连500万元的招商引资任务都难以完成;但2000年完成14.5亿元;2004年完成了30亿元;2005年上半年,川粤琼港澳经贸合作签约合同涉及项目206个,“驻广办”直接促成的项目14个,涉及金额10.76亿元。从2000年到2004年底,川粤经贸合作达1220亿元。

  贾江说:“当前世界排名500强企业中,已有300余家在广东安家落户,累计实际投入资金数百亿元,现在这300多家企业已经成为四川‘驻广办’的新目标。”

  特殊业务

  “化隆拉面”引出一个“驻广办”

  2003年初,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县委、县政府接到来自广东省有关部门的一封“邀请函”,函书内的主要意思是“请求”当地能否在广州开设一个办事处,协调“管理”新近在广东各地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化隆拉面馆”及从业人员。

  驻广人员靠拉面馆提供经费

  2003年7月,化隆县“驻广办”主任冶生明就带着他的6个“部下”,在广州建起了四处流动的“驻广办”,7个人都是公务员。“我们是国家重点扶贫的贫困县,县财政极端困难,政府没有给任何经费,‘驻广办’的一切费用全部自理,包括住房、交通、手机等一切费用。”满脸皱纹的冶生明说。“驻广办”7人中,除了冶生明,其他6人要么是自己就在开拉面馆,要么是帮助亲戚在开,拉面馆维持他们“驻广办”的全部活动经费。

  第一批“化隆拉面馆”进入广州是2002年9月,当时化隆“先头部队”已经先后在武汉、苏州、杭州、海口开起了拉面馆。冶生明说,第一批只开了三家,因为味道好、实惠,到2004年发展到高峰,整个广州市区已开设了526家“化隆拉面馆”,而且以每月10家的速度在增长。

  拉面馆开到哪办事处开到哪

  冶生明说,估计广州对“化隆拉面馆”的市场容纳量是1000~1200家,从数量上看比上海、苏州、杭州都要多。目前,化隆拉面馆在广东全省有2000多家,几乎遍布各个地级市。除了“驻广办”以外,广东各个地级市都设立了化隆县政府的办事机构,大多都是一个联络员代办各种事务,办公经费也是靠开设拉面馆维持。

  冶生明说,在外开“化隆拉面馆”的大多是那些退耕的化隆农民,按中央政策,近年来,化隆实行退耕还林草政策,很多农民在老家已经无法生活。拉面馆在经营中出现很多问题,主要是无证或证照不全经营、甚至对执法人员态度粗暴,引发不少矛盾纠纷。他认为主要是贫困山区的农民文化程度不高,依法经营的法律意识比较淡薄;大多数拉面馆都是举债经营,缴不起各种杂费;部分想办证的也不知道到哪里办。

  攸县“驻广办”专为的哥搞体检

  天河民宅里为老乡做后勤

  在天河区政府后一个不起眼的三室一厅的民宅里,记者找到了攸县“驻广办”副主任张伟江。他说,今年年初他才从棠下搬家过来,房租涨到每月2500元。张伟江说自己是攸县财政局的副主任科员。

  他说,攸县“驻广办”在改革开放初期就设立了,当时是县文化局设的,但是很难维持,办了两年就撤了。但1992年后,攸县很多人外出到广州打工,主要是出租车司机和做生意的,当时统计就有四五万人。于是在1999年重新设立了“驻广办”,新的“驻广办”主要帮助在广州的攸县人年审驾驶证,办理边防证、劳务证等业务,按老张的说法就是“方便老乡在广州安心工作”。

  2003年,攸县“驻广办”再度撤消。“但是攸县出租车司机是广州出租车司机的主力,不设办事处又不行。”张伟江说。2004年攸县“驻广办”第三次开张,“驻广办”主任由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李伦斌兼任;不过平时只有张伟江一个人。

  “要不是体检‘驻广办’该撤了”

  张伟江说,他的主要任务就是配合驻地政府做好攸县籍出租车司机的工作。张说,前几年,“驻广办”要为攸县在广州打工者代办边防证、劳务证、驾驶证年审等,现在这些项目都取消了,只有每年的体检还要做,“要不是体检,‘驻广办’都该撤了”。

  目前攸县在外的出租车司机有3万多人,在广东(主要在深圳和广州)就有1万多,每年仅出租车司机汇回的款项就达1亿多元。攸县在湖南90多个县中经济地位排第17名,与这些外出从事出租车行业者关系密切,所以攸县领导对“驻广办”很重视。

  定位转变

  驻在地:让“驻广办”也为广州服务

  从去年起撤销“驻广办”年检费

  不仅是派出地政府,近年来,广州也越来越看重“驻广办”对广州城市发展的作用。1990年前后,按规定,内地省份国有企业没有100万元的注册资金,是被拒绝在广州开设办事处的;1998年前后降低到50万元,现在按照规定,只要是合法企业,内地省份的企业无论是国有还是民营,都可在广州开设办事处。

  对于内地政府部门在广州设立办事处,从2004年下半年起,广州市将“驻广办”的设立、变更和撤销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撤销年检收费,不再收取年检费,简化办事程序。

  广州协作办也一改起初对设立办事处的高姿态,将工作职能转变为“为驻广机构创造良好外部环境”,主动协调驻广机构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办公和居住环境、户籍办理、治安管理、子女入学等问题上热情为辖区内的驻广机构排忧解难。

  驻广人员希望参与广州建设

  最近,广州市协作办还向前往检查工作的广州市人大常委会成员们汇报,很多省级政府“驻广办”的领导有相当的政策水平和参政议政能力,他们希望作为外地人在广州的代表,在广州市人大和政协中有一定代表、委员名额分配给驻广州机构这个群体,以便他们参与广州发展进程。

  而随着内地在广州外来务工人员的激增,对广州的社会管理是一种新考验,“驻广办”也多了一项新职能,就是协助保持稳定。庞大而相对独立的外来人群体,有了其老家“父母官”的临场协管,情况就完全不同。

  借“驻广办”吸引内地经济

  一位内地“驻广办”负责人对记者说,随着内地省份经济逐渐起飞,广州对“驻广办”也在悄悄改换姿态,为实现对内地经济反吸引,广州提出“双向服务”,也是势在必然。

  山西“驻广办”负责人表示,广州目前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最大制约是基础性产业失衡和能源供应紧张,受资源和人工费用的制约,吸引外资的优势明显趋于弱化。目前,广州正进行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在全国范围寻找产业转移的合作地。而内地不少省市区也越来越看重广州的这一优势,纷纷南下设立办事处。

  驻广办:市县级纷纷撤省级转型忙

  级别太低引资不成反被疑行骗

  近年来,市县级“驻广办”,总体上呈现一种萎缩的趋势,很多省份的市县级“驻广办”纷纷撤离。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主要是因为当下的招商引资,越来越看重或讲究“级别”,只有省级办事处有机会大有作为。“县级办事处去招商,人家根本不放在眼里,还以为你是骗子呢!”攸县“驻广办”副主任张伟江开玩笑说。

  另一个原因是一些落后省份,越穷反而招商越难。内蒙古、湖北、青海“驻广办”或撤销或改制,这个因素占比较大的分量。也有一种说法是,不发达地区“驻广办”撤销,主要是经费上吃不消。

  引资困难财政拮据造成困局

  关于市县“驻广办”纷纷撤离,四川“驻广办”主任贾江说,主要是支出与收入不成正比。现在很多县级财政困难,每年要拿出20万~40万元的经费是很难的,而且机构小、级别低,工作很难开展,经济上承受不了,也发挥不了多大作用。现在撤销“驻广办”的市县大都派人在省“驻广办”挂职锻炼,为派出地谋求经济利益,经济负担少但效益比较明显。

  目前,青海省“驻广办”实际上挂着一个企业的名字,内蒙古“驻广办”也在悄悄降低“身份”。至于有些内地市县有人打着地方政府的招牌在广州开设“驻广办”,大多是以政府的名义做私人的生意。

  贾江还提到,现在差不多有八成的“驻广办”把大量的精力放在经营楼堂馆所上,没有精力为派出地招商引资。

  撤并驻外机构强化“驻广办”功能

  “驻广办”到底还有无存续的价值?吉林省“驻广办”秘书处处长李占江说,这几年接待任务淡化了,但经济任务非常繁重。他认为,对于吉林来说,在北京、上海、广州设立办事处是必需的,这些地方驻外机构比较密集,区域优势明显,都是需要努力争取的资源地。

  贾江说,“泛珠”概念的提出,为省级“驻广办”的地位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四川今后要进一步强化“驻广办”的功能,打造四川在华南地区的一流服务型团队,为经济发展,为基层政府、企业和两省高层互访服务。目前四川“驻广办”正在筹建四川南方投资促进中心、四川南方人才培训中心、四川南方劳务职业培训输送中心等三个中心,以提高“驻广办”的服务功能。

  天津“驻广办”有关负责人说,去年,“驻广办”在各地驻外机构撤并调整中得到强化,撤销了深圳办、珠海办、海南办和广西办,保留了“驻广办”。

  三次转型 从接待转型到招商

  最初:接待为主大建馆所

  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驻广办”,大多缘起于接待。1980年代,广东的深圳、珠海率先成为特区,对外开放。全国其他省份开设的“驻广办”风起云涌,那时的“驻广办”分设在广州、深圳、珠海。甚至连北京市政府也一度在广州设立办事处。

  其时,大批“驻广办”都在广州大建楼堂馆所,这就是现在很多“驻广办”还在经营的以各地省份命名的宾馆,如陕西大厦、浙江大厦等。只有少数的省份没有来得及建设“驻地”,后来广州房地产价格蹿升的时候,他们还不免有点遗憾———因为那些建了宾馆的“驻广办”至少“活动经费”绰绰有余。

  首次转型:“驻广办”办企业

  1992年,也就是在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广东地区经济再次快速发展,“驻广办”由专一的接待功能转向以经济合作为主的全方位交往。大批“驻广办”在广州办起企业,由“接待处”转变为经济创收实体。但政企合一导致“驻广办”企业十有九成亏得一塌糊涂。

  再次转型:招商功能凸显

  2000年前后,“驻广办”的招商引资的经济联络功能凸显。但由于地市级甚或县级“驻广办”招商引资时权威性、可靠性都要大打折扣,都逐渐撤消了“驻广办”。

  三次转型:推动“泛珠”合作

  “泛珠”战略提出后,“驻广办”的地位、功能进一步升华。各地“驻广办”日趋活跃,一些“驻广办”在级别和管辖范围上先后升格,被派出地政府赋予管辖驻华南地区各省市办事处的职权,还将其他驻外人员整合到“驻广办”。此外,现在每月都有几十家外地单位在广州开设办事处,但以企业为多。(来源:广州日报)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