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达孜县工业园区调整结构促增收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8日12:20 中国西藏新闻网

  自治区成立40年来,达孜县农牧工作在区市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通过全县广大干部职工和群众的共同努力,取得了较好成绩。尤其是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以加大农牧民收入为出发点,围绕县域综合优势,以规模经营为基点,提高效益为目标,加大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显著成效。2004年全县粮食总产2631.9万公斤,油菜总产189.9 万公斤,肉类总产204.7万公斤,奶类总产177.75万公斤。初步形成了奶牛、藏鸡、藏猪养殖基地和土豆、蔬菜、优质青稞、油菜种植基地
,各类农畜产商品率明显提高。农业方面,全县粮、经、饲比例已由2003年的75∶19∶6调整到2004年的73∶20∶7;良种覆盖率达91%,高效日光温室增加到140多亩,露天蔬菜种植面积已扩大到6000多亩。畜牧业方面,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陆续从青海、山东等地引入良种奶牛,扩大了全县优质奶牛养殖规模。同时培育了塔杰乡猪苗村、各乡镇养鸡专业户,特色养殖业稳步推进。

  围绕农牧民增收这个中心任务,达孜县突出农牧业结构调整的综合效益。按照“依托拉萨中心城市,发挥比较优势,融入拉萨经济圈,大力发展特色经济,逐步实现农业由商品粮基地县向农副产品基地县转变”的发展思路,把关心人、尊重人、发展人作为建设小康社会、推动各项工作的首要任务,把大力发展人才培训、推广先进技术、更新观念、技术作为农民增收的主要动力。其次是扩大农作物原料生产基地、牲畜培育出栏基地建设,按生产化发展要求,使农业生产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抓好特色,创出

品牌,逐步形成“一乡一品”的生产格局,加快农产品的流通,满足市场需求,进一步增强农民的商品意识、竞争意识。

  加大种植业结构调整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引导群众按市场规律,市场需要来优化品种,提高土地产出效益。在品种选择、生产方式、销售渠道、加工增值、产品包装方面下

功夫,帮助群众增收。

  发展壮大牧业经济

  通过积极调整畜牧业经济,提高牲畜出栏率及商品率,大力发展畜产品加工业,加快集约型畜牧业发展,培育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拓宽群众增收新渠道。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帮助群众转变“惜杀、惜售”和“等、靠、要”的小农意识,增强商品意识、竞争意识。按照“以小到大,以点到面”的发展策略,扶持一些养畜大户、养殖专业户、畜产品粗加工户,逐渐改变“小而全”的养殖方式,实现规模效益,促进产业化经营进程。

  扶持发展特色产业

  优先扶持特色产业,并坚持扶大、扶强,使特色产业发挥出应有的效益,逐步成为支柱产业。通过引进农业科技项目、推广实用技术、组建行业协会,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狠抓优质青稞、玉米、饲草、藏鸡养殖等特色农业生产,形成规模生产效益,推动农业增产增效;同时,依托农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外地

投资商,实施项目带动,集中力量扶持农产品加工开发龙头企业,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使龙头就地“消化”农产品,经加工包装后,进入市场,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大力加强科技培训

  大力推广科技培训,积极与区内外大中专院校联系,培育懂技术、会经营、能致富的新型农牧民,在农牧区大力推广适应性强、增产增效明显的农业先进实用技术。

  壮大农牧民合作组织帮助、引导农牧民在技术、信息、产品销售等方面自发合作,形成“养殖协会”、“信息协会”等专业协会,为生产提供科技、信息,间接地帮助群众创业;以流通为重点,建立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体制。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连接起来,使商品生产基地化、规模化,形成区域性支柱产业;引导群众克服市场观念差等问题,加强思想教育,通过组建中介组织、各类协会,引导农牧民参与市场、了解市场,促进农畜产品的流通。(来源:西藏日报)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