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双城记:京沪金融中心之战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8日16:55 青年时讯

  北京与上海的金融中心之争由来已久,两个内地最大的城市各具特色,各有优缺,京沪两市一直在为争取成为金融中心而大显身手。学术界也是观点不一,有的拥护上海,有的赞成北京,还有专家提出折中的意见,认为最好是把北京上海都设置为金融中心。甚至还有人把香港、深圳也纳入竞争城市之列,提出三个金融中心的论点。

  据专家介绍,金融中心没有严格的科学定义,但一般来说,金融中心应拥有相当数量

的权威金融机构,以及与其配套的支持服务设施,能提供多方位的金融产品服务,能对某一区域甚至全球的经济发生影响,与世界金融系统紧密融合在一起。

  前不久,央行上海总部设立,这无疑给上海又添一张王牌,北京失去近水楼台的优势。有专家预言,央行上海总部的成立一种政策倾斜,这也意味着双城记的终结,也有专家不认同这样的观点,认为北京优势仍在,潜力不可低估。无疑,央行上海总部的设立使双城之战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北京上海 难以取舍

  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邱兆祥教授在接受《市场报》采访时指出,一个城市要成为金融中心,必须具备如下条件:比较雄厚的经济实力,高度集中的金融机构和发达的金融市场,健全的金融法规和管理制度,实行较宽松的金融管制,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通讯设备良好,足够多的金融专业知识丰富、通晓国际语言的专业人才。

  根据邱教授的观点,分析国内城市的状况,北京上海都已基本具备上述条件,然而,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经济大国,金融中心的设置必须要有前瞻性、战略性、全面性。不仅要能跟上国家经济发展的步伐,还要能适应国际金融市场对中国市场的需要。其着眼点不应仅局限于本国,还需要考虑到周边区域,乃至全球。基于这样的基本原则,要选择一个城市作金融中心,关系重大,选择不可不慎重。

  “拥京派”学者认为,北京拥有其他城市不可比拟的独特优势。中国各大金融机构的总部几乎都集中在北京,北京目前已经是全国金融决策、监管和结算中心,又是经济信息中心及资金调度中心。把北京设定为金融中心,有利于加强国家的金融调控功能,符合国家经济的战略利益。不管有没有人为的推动,北京的金融中心地位已经客观存在了。

  有关数据表明:北京金融业所占GDP的比重在中国内地最高,达15%。金融街区域的金融资产总额占全国金融资产总额的60%左右,控制着全国90%的信贷资金和65%的保费资金。CBD地区入驻的外资银行、保险、证券公司及办事机构已达一百多家,还有许多中外律师、会计师、投资咨询等中介服务机构。全球500强企业中有近300家在北京设有区域总部级机构。北京还有全国最多的金融人才资源。2008年奥运会也将带动北京金融事业的发展,尤其为金融街在基础设施、影响力和国际化方面提供一个非常大的发展机会,北京金融街将成为一个具有浓厚金融商业特色和一定市场基础的金融街。

  而“拥沪派”则表示,早在上个世界三四十年代,上海就已经是中国乃至整个亚洲的金融中心,后来由于战争等原因才逐渐衰落,但是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几年的发展,上海优势又显。现在,上海已经具有一个比较完备的金融市场,包括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外汇交易所等。此外,在加入WTO的最后协议里,首批对外资金融机构开放的城市名单中,上海也榜上有名。目前,外资银行已经有70多家进驻上海,其中30多家开展了人民币业务。为加快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上海市针对金融企业税收、金融人才购房等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加上较高的市场自由度和宽松的环境,上海在吸引境内外金融机构进入、对外开放上逐渐显露出其独特的优势。

  他们认为,此次,央行在上海设立二部,不仅削弱了北京近水楼台的优势,同时也说明了国家有意大力发展上海的金融事业,有意推动上海的金融中心建设。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在2002年举办的广州IBM论坛上曾预言,上海五年后超香港成长为中国最繁盛的金融中心,20年后,上海将成为全球的最繁盛的金融中心之一。

  京港沪深分工协作

  就在今年5月份举行的“第八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上,曾举办了一场以“如何打造中国的国际金融中心”为主题的圆桌对话,参与对话的业内资深人士和金融专家讨论提出,香港、北京、上海和深圳四地在金融服务方面已经出现了分工的雏形,未来的国际金融中心可能是这些城市分工协作的局面。

  在会上,中银香港董事总经理曹远征提出,金融中心应该有分工,一个国家不可能出现功能完全相同的几个国际金融中心。例如,伦敦主要以债务市场为主,而纽约则主要是股票市场,都是各有侧重的。香港、北京、上海和深圳四个城市已经初步显现了精细分工的雏形,上海主要发展中等以上公司股票的交易中心;深圳主要发展中小企业板;而香港则体现出一个容纳大型公司股票上市的交易中心,北京是一个大的商业银行和金融决策的中心。

  曹远征认为,只要经济发展了,如果哪个城市有完备的机构、能够提供完善的服务,有完善的国际化的法律法规,就有竞争优势,就会自然形成国际金融中心。目前北京、上海、香港、深圳这四个城市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条件,但要成为国际金融中心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都还需要若干年的努力。

  中国应建双金融中心

  既然北京与上海无法取舍,不如想一个鱼与熊掌兼得的办法,在中国设立双金融中心,两个金融中心可以互补互利,协同作用。只要做好规划,两个中心完全可以做到优势互补、各有侧重。有北京特色的金融中心绝不可能取代有上海特色的金融中心,同样,上海的金融中心地位也不可能取代北京的金融中心地位,二者是互补的、各有侧重的,而不是矛盾的,不会重复建设。

  在国外,双金融中心早有先例,美国纽约已经发展成为全球股票、债券、外汇、能源交易中心,而芝加哥则是国际衍生产品交易中心,两个中心各有侧重,互不干扰;日本的东京和大阪同时都是著名的证券和期货交易中心;而欧盟经济体内的国际金融中心更多,伦敦、巴黎、法兰克福等都是国际金融中心。

  有专家也认为,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经济大国,只设一个金融中心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在经济金融活动方面形成了中国与外部世界之间巨大的相互依赖性,同时,中国南北方的发展情况也存在很多差异性,南北各规划建设一个侧重面不同的金融中心,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世界上未来最大的经济发展实体,是十分必要而且可行的。

  美国在遭受“9·11”袭击后,纽约的交易市场关闭了近一周,而没有受到恐怖袭击影响的芝加哥交易市场正常运行,这才保证了市场的参与者有机会对这一重大事件及时做出反应。其中是不是也给了我们一些启示:两个金融市场中心平时可以互补利用,战时或重大意外事件发生时可以避免国家金融交易体系中断,甚至崩溃。从战略风险的角度来看这样分工是合理的,美国“9·11”后的市场反应已经证实了这一点。

  有专家对于双金融中心如何共处一室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如:以目前的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北京分中心作参考,建立一家金融期货期权交易所,开展货币和债券衍生产品的交易,加上市场指数的衍生产品;另一交易所则可以集中在市场指数的期权和股票期权产品的开发,类似芝加哥期权交易所。基本思路是上海集中精力在货币、债券和股票等金融原生产品和战略性商品的衍生产品上,而北京则放在金融衍生产品上。这在相当程度上与美国纽约和芝加哥的分工有异曲同工之处。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