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俄罗斯文事]俄罗斯“非职业作家群”崛起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9日09:57 新京报

  

[俄罗斯文事]俄罗斯“非职业作家群”崛起

  

[俄罗斯文事]俄罗斯“非职业作家群”崛起

  不久前,在俄罗斯评寻国家畅销书奖”时,奖前名不见经传的女作家罗勃斯基的长篇小说《日常生活》曾入围。书名原为英文,据说出版人长时间对书名争论不休,认为如果

用英文俄语读者看不懂,如果用译文“日常生活”又太乏味平庸。

  正如很多事情一样,一个普通的词有时会确定文学中的整个流派。“日常生活”这个术语看来恰好指明最近几个月,俄罗斯文学的一个鲜明趋势,实际上从2005年春天就开始出现:格里什科维茨及其短篇小说《河流》,罗勃斯基以及她的两部长篇小说《日常生活》、《幸福之日在今天》,不久前著名女记者梅捷利察的《路伊莎·洛日金娜的日记》几乎同时问世。

  奥·罗勃斯基生于莫斯科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母亲是俄罗斯功勋教师,继父是民用航空飞行员,生父在她七岁时牺牲。她曾就读于莫斯科大学新闻系,毕业于剧本创作和导演高级讲习班。

  1995年创办过关于养狗的杂志《塞巴斯蒂安》,1998年开办室内装修沙龙,她住在茹科夫卡,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为《日常生活》,第二部长篇小说为《幸福之日在今天》,都已发行了几十万册,两部作品的主人公都是生活在条件优越的鲁布廖夫卡的人们,他们是中产阶级,生活殷富,小说中展示了莫斯科当代生活,豪华的餐厅、俱乐部、夜总会……

  小说写得轻松、明快。评论界认为,罗勃斯基不是一般的女士,而是女超人———她无处不在:商界、杂志封面、电视、写小说等等。

  卡·梅捷利察,1990年—1997年曾作为独立记者在“自由/自由的欧洲”等广播电台工作过。2003年起在《独立报》上开辟每周专栏“生活方式”,写过电影剧本,她的小说《路伊莎·洛日金娜的日记》曾在2002年—2003年的《大城市》杂志上连载过。

  叶·格里什科维茨,1967年生于科麦罗沃,毕业于科麦罗沃大学语文系,当过导演、演员,现在是作家。2000年曾获戏剧界“金面具”奖中的两个奖项,多次参加过国际戏剧节。是国家“凯旋奖”2000年得主,在莫斯科一些剧院上演过他的剧本《一个俄国旅行家的日记》、《冬天》、《我怎样吃了一条狗》……他的第一部小说《河流》的背景是广阔的西伯利亚,小说的风格是一个坦率的西伯利亚人的普通生活自述。

  自己写自己的作家们

  他们三位之间到底有什么共同点呢?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写的是自己,(格里什科维茨和罗勃斯基对此毫不掩饰,而梅捷利察小心翼翼地罩上一层文学面纱);体裁均属日记体;对于这三位人士来说,写作不是他们收入的主要来源,他们不是职业作家。格里什科维茨写的是关于一个俄罗斯外省居民中产阶级的日常生活;罗勃斯基写的是关于生活在鲁布廖夫卡这个天堂中人们的日常生活;梅捷利察写的是中产阶级一个单身女人的日常生活。

  他们三个人在作品中丝毫不追求独特性,也不追求单纯的娱乐性。罗勃斯基过于自我嘲讽,生怕自己的书会引起人们像读《最富有的俄罗斯人大全》一书那样的狂热,而格里什科维茨和梅捷利察担心女读者们会像读讽刺侦探女小说家冬佐娃那样读他们的作品。

  重要的是:他们三个人写的是关于自己的亲身感受、体验或者至少是关于他们所知道所熟悉的一切。这大大有别于除了业内圈子聚会之外哪儿也去的职业作家的写作。

  还有,三个人都具有媒体知名度,这也保证了市场有一定的需求,否则无法引起读者的兴趣。

  今天的俄罗斯文学除了被公认的两个著名作家佩列文和索罗金外,最近两年年轻作家几乎没有出现。

  与此同时,文学大大脱离现实,正在走向某种窒息,年复一年,文学变成培植遥远异域果树的温室,一旦遇到外面的严寒或者酷暑,这些果树立刻萎蔫。为了使文学重新与生活结合,需要有业外人士闯入:他们不受文学业内聚会的约束,他们不是由于人们举荐或者某种关系而进入文学,当然他们也不知道文学圈子中的行规,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他们是不考虑的。不见风使舵,不考虑行情,不过他们对自己的创作极其理性,这对文学是稀少的,而恰恰是必备的品质。

  □罗斯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