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一周书情--8.19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9日10:31 新京报

  请关注雷蒙·阿拢在中国,他的名字总是和萨特连在一起,其实这位曾经和萨特论战过的思想家应该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才是。回过头来看,萨特虽然更富激情,他对世界的理解和介入却未必有阿隆有效。

  和萨特一样,阿隆在今年同样迎来百年诞辰,法国人给了他足够的礼遇,我们却没有。这本《知识分子的鸦片》姗姗来迟,在市场上也没有引起太多的反响。其实国内对阿隆

的译介不算太少,1988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就翻译出版了他的《社会学主要思潮》,他的回忆录也曾经由三联书店引进。不过总的来说,阿隆是人们视野之外的哲学家。如今《知识分子的鸦片》引进出版,译文社也同时重版了《社会学主要思潮》,或许我们可以就此深入阿隆的世界。

  ■文学

  

一周书情--8.19

  《后悔录》

  东西这本小说在杂志上刊出之后,获得批评界的激赏,也引起了普通读者的兴趣。小说以爱情、性与欲望为主题,描写普通小人物并不卑微的生活。

  从禁欲的年代到纵欲的年代,小人物的命运没有什么改变。

  《月亮背面》

  《月亮背面》不是新书,不过看过的人恐怕不会太多。而在《英格力士》赢得一片叫好之后,把王刚的旧作翻出来出版自然也顺理成章。加上作者另一本旧作《秋天的男人》,读者可以了解到一个更完整的王刚。

  《心是孤独的猎手》

  关于“孤独”的最经典小说之一,在读到《伤心咖啡馆之歌》之后20年,我们终于等到了麦卡勒斯的又一个译本,可惜面对旧人,读者更多地只有感动和记忆,要像20年前那样影响一代人的阅读与写作,已不可能。

  ■纪实

  

一周书情--8.19

  《身体笔记》

  北京舞蹈学院的四位女生的舞蹈笔记,关于艺术、关于生活。这里面有个人的私密故事,也有舞者对舞蹈艺术的感悟。形式上,有传统的小品,有时尚的博客,综合在一起,成为最独特的身体笔记。

  《我与胡适先生》

  周汝昌近年出书甚多,新意却甚少。此书包装得漂亮,但关于与胡适的关系,却并未提出更多的新说法。值得关注的是周汝昌在此书中提供了他与胡适的往还书信。要了解二人之间的关系,这无疑是第一手的资料。

  《一个时代的侧影》

  中央电视台同名记录片的文案,整理成书,虽然少了电视画面直接的冲击力,读者却更容易进入文字的深处。全书采用编年体,从1931年到1945年,每年选取最重要的事件和图片,构成一部抗战史的独特见证。

  ■思想

  

一周书情--8.19

  《知识分子的鸦片》

  萨特百年纪念雷声大雨点小,人们感慨文化的失落。相比之下,在中国,与萨特同年出生的阿隆就更不受人们关注了,其实回头来看,当年与萨特论战的阿隆对世界的影响可能要更为久远。

  《历史的喘息》

  “盗火者文丛”的最新一种。这套书以翻译家为纲,取其从西方文化盗取火种的意思,内中所收却是翻译家本人的著述。蓝英年这一本,从俄罗斯历史文化反观我们自己,在历史的空隙处留下思考。

  《世界的散文》

  这是一部梅洛·庞蒂生前没有完成的著作,有一种看法认为作者已经把这本书放弃了。在这本书里面,梅洛·庞蒂主要探讨了文学、艺术和科学中的语言表达和交流问题,也表达了他在以上诸领域中的审美思考。

  ■文化

  

一周书情--8.19

  《什刹海》

  说北京的书太多了,邱阳这本以“浪漫”为关键词,寻找北京的99个地标,算是讨巧。不过话说回来,年轻人爱的是玩乐,以“浪漫”的名义重新梳理北京的文化地理,对他们来说倒是颇为相宜的做法。

  《正说宋朝十八帝》

  从皇帝到后妃再到臣子,从清朝到明朝再到宋朝,老祖宗留下的财富多,出版社也可以“正说”、“细说”个无止无休。不过这样的书成为书市的主流多少有点让人感慨,什么时候我们才能摆脱历史自己过日子?

  《汉口:一个中国城市的商业和社会》

  美国汉学家罗威廉以汉口为模型进行的清代中国城市分析,从中可以看出清代城市规划的基本格局以及城市的活力所在。考虑到当下中国城市正面临又一次转型,罗威廉此书应该能给规划者带来一点启发。

  ■儿童

  

一周书情--8.19

  《小儿王的育儿经》

  差不多人人都要做家长,却没有几个人真正懂得育儿。世界著名的《斯波克育儿经》虽然早已引进,却毕竟与国情有诸多不合。此书作者为“小儿王”第四代传人,从健康的角度提供了诸多育儿建议,颇有实际价值。

  《亲爱的女儿,爸爸想对你说》

  来自韩国的儿童教育普及读本,由17世纪一部英国教育读本改编而来。

  作者从中选取部分符合现代社会价值的观念,再由出版商配上插图,于是旧貌也就变了新颜。

  《外公的13号古宅》

  德国的魔幻儿童小说,叙述一个13岁少女的奇幻遭遇。作者在德国获得多次儿童小说和科幻小说大奖,趁着《哈利·波特》的热潮进入中国市常虽然书写得相当漂亮,但迄今为止,还没有引起太多的反响。

  ■艺术

  

一周书情--8.19

  《上海,9+17

  人们对当代艺术家所知甚少,对上海的艺术家更是如此。此书介绍苏州河艺术仓库中的九位艺术家和一位画廊老板,记录他们的作品、活动等等各个方面。以他们为标本,可以看出一代新艺术的兴起和转型。

  《多维的视角》

  这是《中国艺术报》创刊10周年所编辑的“文苑丛书”之一,所收多为名人的艺术理论文章。因为发表于报章,文字都不甚长,所谈论的问题也难免“时效性”,但因为牵涉到艺术的各个门类,还是有相当的价值。

  《礼仪中的美术》

  作者为哈佛美术史家,对西方的中国美术研究影响颇深。此书选译作者31篇论文,围绕“礼仪美术”的基本概念,从社会环境、艺术家的创作动因和观者对艺术的反应各个方面考察中国古代美术。

  本版撰文/涂涂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