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喜峰口战役(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9日10:33 金羊网-新快报 | ||||
喜峰口:一手枪,一手刀,肉搏! “五百童男,五百童女啊!又回来啦!”90岁的病瘫老人周桐躺在炕上嚎叫。我们就日本人的提问一下刺激起这位神智不清的老人。这里是从当年关城迁上来的移民村,唤作回民村,位于长城内侧。 “大刀队春天来的。一手枪,一手刀。死得满山都是啊!” 那是1933年,元旦,日军———那五百童男童女的后代———从“满洲国”发兵,进攻热河,3月4日,日军占领热河,然后进攻北京东北方向的长城各口。3月6日,宋哲元任军长的29军奉命调往长城接防喜峰口。 29军是一支什么样的部队? 这是一支三年前还在和蒋介石打中原大战的西北军。回民村的周书龙老人说:“他们装备差,炮弹都装黄土,一半都落下来,有枪不着火,打几发就打不出去了。”这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西北军创办者冯玉祥命令每人配一把大刀。29军士兵均为华北青年,体格强健,作风淳朴,纪律严整,操练勤奋。 那天正下着大雪。3月7日宋军一部已达喜峰口。9日晚日军进攻占领了高地和喜峰口关门,赵登禹旅王长海团也用半天时间步行百里赶到。当晚组织大刀队五百人上山开仗,夺回关门,后又失陷。10、11日,在第二道关门及两侧高地,敌我主力均抵达,展开肉搏战,高地反复易手,双方伤亡惨重,基本胶着在长城一线。当年13岁的兰玉田老人家里住了个长官,这长官是骑着骆驼来的。那就是名将赵登禹。 当时17岁的周桐叙述最为可靠,“国民军死得可怜啊!”老人一声嚎哭,把大家吓了一跳,“大马也有,人也有,埋个大坑子里了。”“洋钱都给淘光了。双饷……现大洋!”老人这么说。周书龙老人也说,胆大的百姓常上山“扒洋钱”。 国民性中的一些劣根……我突然更加感到大刀的光辉。 “日本人白天打进关,晚上被大刀打回去。”武器的劣势,注定29军必有大刀,也注定他们的成功在于夜袭。 正面对抗大刀肉搏是常事,至于组织大刀队奇袭则有两次。3月9日晚赵登禹挑选大刀队员夜袭,夺回喜峰口,毙敌千人,五百壮士仅生还二十余人。 更大规模的是3月11日的夜袭。 “听见打起来了,大人赶着我们往山上跑!”当时才6岁的周占魁老人在口外数里的家中向我们讲述。当年的战场就在门外潘家口水库水面之下。 3月11日夜11时。29军两位旅长亲率大刀队分头出击,赵登禹率左翼大刀队袭日军步骑兵营地,佟泽光率右翼大刀队袭日军炮兵阵地。有史料载兵力各为一个团,另一说有各两个团。周占魁看见的战斗应是佟部的攻击。 “日本人傻,住老百姓屋里,把枪放院里架着。”老人们说。当夜大刀将士越过长城分头摸进口外各村,迅雷不及掩耳,抡起大刀横砍直劈,不少敌人还在梦中就做了刀下之鬼。待日军反应过来,大刀队已外撤。 第二天,他爸爸带他回村,“人死得跟高粱地似的!”据他目击,在生如(音)那屋,12个鬼子给砍死在屋里,砍死12个鬼子的大刀队员也累死在屋里。“我没敢去看”。 周占魁家跟前有一个小庙,他看到十几个中国兵在庙外躺着,还抱着枪,日本人就把枪拾走。日本人也多少给点钱,让老百姓埋。“能埋就埋了。有6个人给装到井里,臭得跟唐山地震(那么多死尸的气味)似的。” 有资料说:是夜我军杀敌千余,大获胜利,我队员也大部牺牲。敌佐官以下几无一幸免,毁敌火炮十余门,军车200辆。又经几日战斗,14日喜峰口日军后撤。至15日,日军在喜峰口伤亡了3000余人。从此日军戴上铁围脖,以防头被砍下后天照大神不收其魂。 日军国内大哗。报纸谓为“明治大帝练兵以来之皇军名誉,均被宋哲元在喜峰口外剥夺尽净也”。捷报传到,全国欢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