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腾飞的动力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9日13:49 中国青年报

  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经济的发展,使软件产业与计算机技术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快、对经济发展影响最大、对人类社会生活渗透力最强的产业。软件业的大力发展,对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增强城市活力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世界各国人力资源成本的上升和软件开发人才的短缺,国际软件开发、IT服务业等知识产业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在这一历史机遇面前,大连作为

东北亚重要的国际化城市,迅速将目光瞄准这一极具发展潜力的行业———软件业,并将其纳入市委市政府发展大大连,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的重要龙头产业,在体制和经营上给予高度的重视和扶持,使得大连的软件产业在7年里迅速成为国际软件产业关注青睐的目标,成为国家惟一的软件产业国际化示范城市,成了大连城市发展的重要推进器。

  6月25日,正在建设中的大连动漫产业基地吸引了国内外动漫企业的眼球。

  马来西亚多媒体发展机构及多家马来西亚动漫企业,来大连参加中国国际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会后,当即与入驻基地的部分企业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

  大连信息产业局的同志透露,位于大连旅顺南路软件产业带中的“动漫走廊”目前已经吸引了30余家知名动漫企业进驻,主要从事动画制作、游戏开发和教育培训。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5栋高楼组成的动漫建筑群有望在今年底、明年初封顶。年内,还要引进10个以上国内外知名动漫企业,使入驻企业达到40家,从业人员达到1000人,产值超过4000万元。

  这是大连7年的软件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页。

  1998年初,着眼于21世纪的产业调整和可持续发展,大连市政府就提出“建设软件园,发展信息产业”,进而拉动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城市国际化水平的构想。

  要把大连建成国际化都市,就要有国际人的思路,就要在产业调整中瞄准国际市场,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大连市长夏德仁博士认为,依托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绝大部分依靠人力资源创造社会价值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正是科技含量高、社会增加值大、资源消耗极低、没有环境污染,并且最大程度发挥人力资源优势的产业。不仅符合党的十六大要求的“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路子,而且可以向制造、服务业渗透,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空间,促进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提升,对就业、消费拉动作用大,品牌的力量也有助于提高城市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大连市市长助理、发改委主任曲晓飞博士说,国际知识产业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给我们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中国的软件及信息服务业将在未来10年内以25%的速度增长,来自发达国家的软件外包业务也将大幅上升。这位公认的大连软件业开拓者之一、当年的科委主任觉得,大连地理及文化上的优势,具备优先开展对日IT外包业务的基础,并利用其人员素质及机制的优势,以发展软件及信息服务业为基础,立足服务东北地区,成为带动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的亮点。

  把大连的发展目标定位于东北亚软件及信息服务中心的核心城市,立足东北、辐射全国的软件及信息服务的人才培训及输出中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科技新城。这已经成为大连决策层的共识。

  总体方向定了,地址选择也是关键。软件发展的地区,必须是人才聚集的环境,适宜生活的地方,发展空间较大的位置。大连市领导几经筛选,把目光聚集在一个已经列入包片开发动迁、但没有启动的3平方公里土地上。这里临近旅顺的七贤岭由家村,当时不仅不具备产业优势,而且连基本的区域规划都没有形成。但曲晓飞认可的是这块地的潜在价值:与大连实力最强的几所大学相邻,可借助人才优势;依山傍海,拓展空间大,适合长远发展。按他的谋想,未来的软件园里,主体是在IT企业工作的大学生,会形成高素质的居住区,可能拉动房地产。产业的拉动,必然要形成商业区。这里几年后不仅可以是软件业、信息服务业的技术研发、生产基地,还应该成为集生活、商务、旅游于一体的高素质人才的新型社区。

  平地建设起一个这样的综合设施群,绝非是盖几栋商品楼所能比拟。按估算,仅建设一期的主体建筑,起码也要十亿以上的资金。政府不可能先期投那么多钱,那谁来投资?引进外来资本,靠什么回报?“在一切都是蓝图的时候,这相当于风险投资。没胆量、没眼光、没魄力、没实力,根本不敢想。”一位经营多年的房地产商曾断言,除非等国外资本来做。

  就在这时,大连亿达集团董事长孙荫环抓住包片开发的契机和有关政策条件,在与时任主管副市长的夏德仁和科委主任曲晓飞等领导多次探讨后,毅然担当起了建设大连软件园的投资主体,干起了“赔本”买卖。孙荫环说:“我之所以敢做这个风险投资,一是看上了软件业发展的前景,二是相信政府的政策和市领导的眼光。”

  “市领导站位之高、投入力度之大是我没想到的。”亿达集团董事长孙荫环对此感触颇深:没有市领导全方位的,又是很到位的远景谋划和政策支持,没有“官助民办”的运营机制,就不可能有软件园的今天。“政府是把建设软件园当事业来干的,怎么有利于发展,就怎么做。”可在当时,与一个民营企业搞合作是很容易遭到误解的,成了还好说,一但有点闪失就会担很大的风险,但市领导遇到难事不躲,敢拍板,肯协调,才能有现在的局面。

  刚从大连理工大学副校长调到市科委当主任的曲晓飞,面临的第一个课题就是软件产业的启动。通过调研,他觉得不能着单就软件谈软件,要跳出难题看难题。要破解难题,必须按软件产业的特殊规律办事。形成园区,政府要税收、就业和产业形态,企业要回报和事业规模,双方利益都有,这是一个环环相扣的系统工程,不单是某个链条的事情,需要企业和政府一起努力。

  政府与企业怎么协作?这又是个有中国特色的大难题。双方的合作往往掺进了各自的利益因素,为了协调双方关系而导致项目拖延、破裂的不在少数。应该给企业补贴多少?怎么补贴?该给企业多少政策?一连串的问号似乎永远没有答案。

  大连市领导为此开了几次协调会,研究说法、统一认识。在会上,曲晓飞主张,应该让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该给的政策就应给到底。政府应测算出有哪些钱由政府投,应投多少,一步到位,然后去考虑大事,考虑服务,从长远着想,用政策创造机制,用机制激发活力。他的意见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肯定,一个用创新精神和科学发展眼光为主导的“官助民办”软件园建设方案由此浮出水面。

  市长夏德仁说,“官助民办”的运作模式,打破了长期以来政府和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之间存在的越位等“不正常关系”,既体现了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灵活快捷,又充分考虑了政府在产业宏观规划中的指导性作用,即克服了企业自身力量不足等种种缺点,又避免了政府直接投资运营经济事务的缺陷。真正实现了政府与企业的优势互补,体现了市场经济与政府调控的有机结合,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科技园区建设提供了一个成功的案例。

  按照政府与亿达的协约,大连软件园股份有限公司作为软件园开发主体企业,负责整个园区的基础建设、环境规划、招商引资、产业服务以及配套管理职能,在某些方面代行政府行政管理职能,此谓“民办”;而大连市政府则在宏观指导、政策制定、方向引导、基础设施、园区推介、整体管理方面发挥着“官助”的功用,以主动的参与意识和为园区服务的心态帮助园区尽快壮大。而对企业内部的运作,放手让企业做,不加干涉。

  记者了解到,从建园初期到今天乃至今后的发展,每个关键环节都有“官助”。大连市政府在做好“官助”本职的同时,还在税收、贷款、贴息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并充分利用官方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信誉度以及各种关系,组成招商团到世界各国进行招商引资,市领导带队出国招商。为争取国家的政策支持,政府主管部门的领导和同志们多次进京,搞规划、订政策、请专家、研讨论证,为软件园的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投资、创业和发展环境,创造了吸引资金、技术、人才的区位优势。

  1998年6月28日,大连软件园举行开工奠基典礼。2001年7月,大连软件园被命名为“国家软件产业基地”,成为首批10个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中唯一“官助民办”运作的园区。同年8月2日,大连软件园———国家软件产业基地挂牌。2003年3月,以大连软件园为核心基地,大连获得国家科技部批准,成为中国唯一的“软件产业国际化示范城市”。

  历经5年,大连软件园(一期)完成了3平方公里多的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建筑面积51万平方米,其中产业开发楼38万平方米,生活配套设施13万平方米,累计投资达25亿元。2003年,大连市政府又决定充分利用大连软件产业已有的优势地位,拓出10多平方公里启动大连软件园二期工程,实施旅顺南路软件产业带建设项目,计划用两到三年时间构筑起以软件与智能信息服务业、高等教育为支柱的新功能产业带的主体框架,使之成为国内吸纳全球“知识产业”转移的集中区,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软件出口基地、中国最大的软件专业人才教育培训基地,使软件业成为大连未来的支柱产业、智慧产业。

  软件加外语专业人才教育和培养是保持软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2000年6月16日,大连软件园股份有限公司和东软集团共同投资创办的中国第一所民办专业软件学院———东软信息技术学院成立,采取“定制化”方式“按需育人”,开展软件专业领域学历教育、终身教育和网络教学。2002年开始,大连软件园又在政府的积极推进下,相继参与投资开办了大连交通大学、先飞教育科技的国际化软件专业人才培训基地。2001年5月宣告成立的中软总公司大连海外软件开发基地又为大连软件园的发展未来增添了动力。

  几年来,软件园引进企业已达230家,其中外资企业超过1/3。2004年,已实现销售收入31亿元,出口1.2亿美元。诺基亚、IBM、埃森哲、戴尔、惠普、爱立信、索尼、松下、三菱、NEC、东芝、日本花旗银行等3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纷纷进驻。GE的亚洲金融结算中心、DELL的计算机销售中心等在这里呈现发展趋势。

  昔日的棚户区,如今已经成为大连乃至东北对日出口软件的基地、中日软件合作的桥梁和桥头堡,也成了亚洲智能信息服务业中心。“在这几年中,经常听到大连软件园哪些企业入驻,哪些企业又有一个新的发展。最直接的感受是买房子,每次看房,房价都在涨。”来自上海的一位IT白领这样形容。不仅软件园的房价窜升,周边的房价也被大幅拉动。

  按规划,大连市软件及信息服务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12年实现总产值800亿-1000亿元,并带动教育培训及旅游、商贸、房产开发等其他相关辅助产业的发展。其中软件业预计实现300亿-350亿元,包括对外出口100亿-125亿元,国内销售200亿-220亿元。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身为系统工程博士生导师的曲晓飞觉得,大连软件业的发展,必须有跨越式的发展,才能把软件业做强做大,成为建设好大大连、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新的增长点。大连软件业目前70亿的产值还太小,日本的中等软件企业都可能达到500亿元。7年前,他向市里提出软件业4步走的建议,在市委、市政府领导的支持下,正一步步变成现实:完善质量体系建设,搞CMM行业规范认证;走国际市场,吸引知名企业落户;拓宽软件培训道路,吸引民办企业加盟;建立动漫产业基地,打造软件业城市的品牌形象。

  “以前大连有服装、足球等城市名片,未来国际化、知识化大连的名片必定是软件!”大连一位国企老总预言,老基地,新产业,软件业的崛起将支撑大连的腾飞!

  作者:本报记者 迟洪江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