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不能图一时痛快 莫以“虚假数字”论腐败!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9日15:18 人民网

  腐败与反腐败一直是网上的热门话题,几乎每天的新闻中都要曝光一些受到查处的腐败分子,也几乎每天都有人对此发表一些言论。我常常发现一些网民在反腐败数据的选取上往往断章取义,截取一些貌似科学的所谓调查数据,把网上一些“讹”传得颇有些“乱花渐欲迷人眼”之意。他们往往貌似掌握了真理,事实上却是在误导群众。

  几个月前,我曾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其由头是这么说的:据某媒体报道“在马德任

绥化市委书记期间,有一次因病住院,仅一个星期时间,就收到‘慰问礼金’240万元”。然后,这个作者连用了六个惊诧,来表达自己的“惊诧”。作者的正义感虽令人钦佩,可是据我了解,这240万根本就是以讹传讹的,马德是住过院,可是所收的金钱数目要少得多。所以,连基本的事实都不准确,那惊的是什么诧?

  还有一个帖子,说是商业部公布:“近年大陆外逃贪官4000名,卷走资金500亿美元”。还煞有介事地算了一笔账,说是全大陆也就2000多个县,几乎“县均”奉献2个亿!由是他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中国人民‘供养’领导的能力真是奇强得无需申请即可载入吉尼斯”。这真是令人惶然了。为什么呢?据我看到的中国商务部研究院的《离岸金融中心成中国资本外逃中转站》披露: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大约有4000名腐败官员或其他人员逃往国外,带走了约500多亿美元的资金。“近几年”和“自改革开放以来”是一个概念吗?“贪官拿走500亿美元”与“腐败官员或其他人员拿走500亿美元”,这概念是一样的吗?我们不否认贪官确实拿走了我们大量的国有资产,但这500亿美元中还包含了资本外逃(包括象赖昌星等人带走的)等其他资金。在这里我绝没有为贪官辩护的意思,我只是觉得这种以讹传讹的做法确实不足取。

  前两年,曾经看过池莉的一篇小说——《有了快感你就喊》,我觉得,现在的有些人,在网上基本上也就是这么个状态。我始终认为,如果认为偶然找到了能证明自己观点的数据就以为掌握了真理,不分析数字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只图一时痛快,这不是社会责任感,更不理性。这样的评论和情绪,于事无补,只会打击反腐倡廉工作创新的热情,这不是帮忙,而是添乱。所以,有了“灵感”你可以喊,但是要清醒,千万别“瞎喊”,否则,你的嗓门越大,造成的不良影响也就越坏。

  作者:网友王江龙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