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国际先驱导报:美国电台辱华风波调查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9日17:27 新华网

  地方电台之所以敢于对华人进行嘲讽和挖苦,同美国今年来的对华舆论有关

  国际先驱导报圣迭戈特约记者沈莫寒报道近来,美国各个地方电台的辱华风波在华人社区里引起强烈反响,生活在圣迭戈的华人工程师张群对记者说,他周围的朋友对今年以来接二连三的辱华事件非常愤慨,他认为美国国内对于中国态度的越发敌视和华人本身的沉默不抗争将使得这一情况更加恶劣。

  辱华风波接二连三

  这场风波最初是在今年的印度洋海啸之后,由纽约“狂热97”电台?穴HOT97WQHT-FM?雪挑起的。该台从1月18日起一连三天,在晨间节目“琼斯小姐”(MissJones intheMorning)中,播放独创的“海啸之歌”,本来带有强烈人文关怀的节目,最终由于该台的非洲裔主持人琼斯的突改歌词,而变得面目全非。当时,在琼斯的带领下,四名男、女主持人突然改变了原来的歌词,合唱着:“突然间,你听到中国佬(Chinks)叫救命,没人能活下来。非洲人淹死,小中国佬(littleChinaman)被卷走。”

  在听到这段歌词后,节目中的一位韩裔工作人员当即表示抗议:“这首歌严重冒犯了我,我要退出。”琼斯对此很不以为然说:“你可能因为亚裔身分而有优越感,但事实上并非如此。”此刻,节目的DJ林恩插话说:“我要拿枪上街枪毙亚洲人!”

  一场风波刚过,4月份,新泽西的“千禧电台”(Millennium101.5FM)又在节目中公开鼓吹华人不应该有选举权。该电台的“泽西人”(JerseyGuys)节目的2名男主持人罗西和卡顿先是在节目中嘲笑华人好赌,随后说,“美国人不该讨好亚裔这些‘外围团体’”,卡顿补充说:“华人是‘赌桌团体’,赌场应设一个只许华人进入的房间。”2人还模仿华人说英语的腔调,抱怨该地华人和印度人的增加,表示华人永远不应有选举权,选举应由美国人来决定。前2次风波不仅在美国华人社区引起巨大愤慨,连许多正义的美国白人都纷纷给电台和政府打电话,要求惩办肇事者,后来,2家电台以道歉、辞退肇事员工等方式平息了抗议的声音。

  但是,许多电台并没有从中吸取教训。近期,旧金山“热力电台”(EnergyFM92.7)在晨间节目中更是开始把华人的姓氏和性笑话放在一起大作文章。该台的一档节目以“猜猜看,这是中国餐厅还是色情片?”为题,由DJ出题让听众猜谜,猜对者可获音乐会入场门票。该DJ以“ThePoonin the City”以及“FookthatHo”等,用同音字的俗俚语来影射女性私处和性交,还讽刺华人不谙英语经常闹笑话。节目播出之后,一名白人听众大卫·帕克路见不平,在第一时间立刻向市议会、教育委员会表达不满,认为这是对华人的种族歧视。随后,该台的负责人在民权团体的持续压力下,终于招架不住,做出了道歉。但是这并不能平息人们对于辱华事件可能愈演愈烈的担心。

  沉默的华人和新种族歧视

  如果不是大卫·帕克拔刀相助,许多华人还不知道自己在电台中被侮辱,虽然这确实和华人的英语水平不是很高,听不懂许多俚语有关,但是华人社会一贯以来在美国社会的沉默寡言也造就了目前的这种形势。新一轮针对华人和亚裔的种族歧视并不是近年来的一个新事物。长期以来,华人在美国社会处于一种比较奇怪的状态。他们的生活普遍比非裔美国人要好一些,许多华人在美国都拥有不错的收入和产业,但是他们和其他美国人的融合却始终是个问题。

  一方面,华人可能受中国人传统的影响,遇事喜欢息事宁人,没有人愿意出头去为整个团体争取利益,而另一方面,华裔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挣得一定资产后,又比较反感和看不起当地的非裔美国人,这也遭到了生活相对较差的当地非洲裔美国人的不满,矛盾也因此日积月累。

  但是美国的社会舆论,特别是一些地方电台不仅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来消解这种矛盾,反而利用这种关系进行挑拨,这样的情况如果得不到制止,华人很有可能成为美国下一个被种族歧视的对象。

  当然,地方电台之所以敢于对华人进行嘲讽和挖苦,也和美国今年来的整体国内对华舆论有关系。为此,美国《纽约时报》于8月11日发表社论表示,反华派危言耸听,正危及美国的全球利益,有必要加以遏制。社论称,分析家和经济史学家日后回顾,可能发现今夏是中美关系的转折点,显示美国因短期恐慌而放弃理性作为。社论指出,美国国会对中国大陆进口产品课征各种捐税的十多项提案,五角大厦指责中国加强军力,到中海油收购优尼科失败。华府的反华论调不断升高。美国似乎误认为中国迅速的经济成长,难免对美国构成威胁,因此对中国充满敌意。但是,华府一再地把中国妖魔化,只会制造出它所担心的敌对之势。

  但是,这种相对理性的声音在今天的美国经常被淹没在一阵反华的声音当中,显得无足轻重。

  《国际先驱导报》法律本报记者及特约撰稿人授权本报本报所刊其撰写的稿件和提供的图片,未经本报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有需转载者请致电010—63073377)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