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500元每小时 惊闻哭丧进入“美声时代”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9日21:15 人民网

  “本人是某著名音乐学院美声系本科毕业生,愿为孝男孝女提供专业陪哭服务。声音洪亮,情感真挚,善于煽情,能有效地烘托葬礼气氛……”这样一条广告,18日出现在国内某知名网站论坛。“放声高歌100元/小时;四邻不安200元/小时;绕梁三日300元/小时;倾盆大雨400元/小时;山崩地裂500元/小时,联系人王××。”

  美声系的毕业生涉足哭丧服务,如果纯粹是解决就业难,我们不便议论。毕竟,人要

吃饭,在一个强调学有所用的时代,开展哭丧服务,虽说有点糟蹋音乐艺术,有点“屈才”,只要扯着嗓子哭喊一阵子有钱挣,总比坐等国家的失业救济金好。作为纳税人,对广告主抱有“怒其不争”的成分可以理解,但欣慰还是应该比悲哀多,因为国家可以拿省下的钱去接济更急需救济的穷人。

  对这则新闻,笔者感到真正悲哀的是,中国的哭丧已经进入了“美声时代”。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中,孝悌文化,也是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孝”字,迄今为止,依然是评判一个人道德水准高低的重要参照标准。考核孝道,虽然主要看老人在世时对待他们的态度,不过,亲人谢世,短时间内那种悲痛欲绝的感觉,绝非旁观者所能模拟得了的。

  8月18日,著名小品女演员高秀敏女士突然去世,从报道上看,她的亲人失声痛哭。那种场面,如果能催人泪下的话,也是高秀敏家人的真情表现所致。设想一下,假如高秀敏的亲人聘请美声系毕业生“引吭高哭”,按嗓门的音高、音低、美声哭法的优劣论价,即便“哭丧服务”的服务水准再高,高秀敏生前的街坊邻居和同事乃至前去采访的记者,能被一流的“哭丧表演”所感动吗?艺术节目可以表演,作为亲情表白形式之一种的哭丧活动,却无法用专业化的服务来取代。

  据广告主介绍,他的生意开展得很红火,忙碌的时候,每个星期都要给两三家丧户提供服务。有文化、收入比较高的阶层,是其主要市场。这个美声毕业生的话也许有水分,但从他谈论的哭丧服务业务看,不该是尚未“涉水”。也就是说,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雇佣哭丧服务的家庭。不晓得美声系毕业生的哭丧行为是“独奏”还是和死者家属混杂在一起“合唱”,据我所知,这种“涉丧服务”,雇主很少有和卖主讨价还价的。即便雇主抠门,看到哭丧服务人员卖力气的样子,不按500元/小时的价码结账,怎么说也得100元/小时。哭丧堕落成商业交易,是对孝悌的莫大讽刺。如果死者知道儿女哭不出声,专门雇人来代哭,他(她)该怎样给子女打分?

  哭丧需要借助专业服务,是现代人自私自利淋漓尽致的写照。对老人的感情深或浅,面部表情是掩盖不住的。如果说欲哭无泪是极度悲恸的表现,而找不到悲恸的感觉,显然是“幸灾乐祸”的流露。也许,雇佣哭丧服务前来助兴的“孝子”们,巴不得老人早点归西呢。

  哭丧跨入“美声时代”,乃人性伪善的反映,当遭到邻里的唾弃才是。

  作者:网友:刘海明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