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要象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穷人的自尊心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0日00:15 红网

  朱先生一家是低保户,每月只靠他400多元的工资过日子,儿子在福州某重点高中读书,下半年就读高三了。今年的学费实在没着落了,不得已想起申请减免。可儿子一听,死活不同意,理由是申请之后学校会把名单公示出来,同学和老师就都知道了。朱先生夫妇和儿子已“吵”了一个星期,现在还僵持不下。(8月18日新华网)

  类似于朱先生一家的例子在当今社会数不胜数。有评论家认为:一个贫困的人,想
掩饰贫困,同时又要获得人们对贫困者的同情的好处,社会是无须迎合这种虚伪的。进而规劝这个人:如果一个人把接受救助当成是一件丢人的事情,那么就应该尽量避免不要落到需要救助的地步,即使落到这个地步,也要努力尽早摆脱这一命运。当事人应该接受自己的现状,并把这当成一种动力。这才是关乎尊严的大问题。

  这话说得非常有水平,但可惜的是,说话的人和穷人显然没站在一个层面上。因而,这话就透露出一种“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居高临下的味儿。他显然过高地估计了被救济者的能力,他显然对社会现实过于乐观--因为他本人有能力不需救助而生活得很好嘛,因而他也无从体会被救助者的无助,也就无法理解穷人的尊严需要了。掩饰穷困固然有人性的虚伪在内,那展示弱者的穷困是不是人性的残酷,或者制度性的冷漠呢?尤其在我们这样一个处处标榜人性关怀的文明社会里。

  经济的高速发展势必会成就一些人,而剥夺另一些人的利益。有人能富到不可想象,也就会有人穷到不可思议。所以,贫困问题往往是社会财富分配严重不公的后果。所谓穷人,往往就是被制度不公打劫得最厉害而无还手之力的人。因而群体性穷困早已不是个人问题,而是社会问题,制度问题,这个观点已经被无数经济和社会学者证实过,无须我赘述。我想说的是,在人类没到达共产主义阶段以前,穷人是始终存在的。把因制度不公和社会竞争惨烈造成的贫困和羞耻感让穷人来背,这合理吗?在人们对贫困的认识还没达到更高阶段之前,贫困被普遍认为是个人生存能力低下的证明,因而贫困才被认为是羞耻的,在社会没有修正这个认识之前,穷人被歧视其实是代社会制度受过!因此保护穷人的自尊就成了一种制度性和社会关怀之必需。

  潘多拉先生在《中国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有多强?》一文中,婉转提示社会,中国人特别是中国穷人的心理承受力已到临界点了。我想这个心理承受力还应该包括个人尊严问题,中国穷人的自尊心也到了临界点了。自尊已经是穷人自我精神防护的最后一道内衣了,被残酷的生存竞争法则打劫得一贫如洗的穷困阶级,如果连这一件内衣也被剥掉,无疑是将他们驱赶到了生死边缘,特别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看待面子重于

泰山的民族。因此,保护他们的自尊也是在降低社会可能付出的心理成本,是维护中国社会稳定与和谐的深层需要。

  (稿源:红网)

  (作者:司欣)

  (编辑:潇湘行)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