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记者把矿难当“福音”的三重尴尬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0日00:20 红网

  为隐瞒矿难内幕,防止消息传播,汝州市有关部门在矿难发生后,向闻讯赶来采访的记者和消息灵通人士发放封口费。据悉,这样的规矩已经成为当地的共识:只要发生了矿难,就有大批的记者和假记者前来“领赏”,甚至,连当地的宾馆都认为矿难能够改善他们的生意。(8月19日《河南商报》)

  矿难背后是矿工的死伤和亲人的哀号,但这人间的悲痛在一些记者的眼中竟成为可

以获利的福音。这份道德的沦丧和人性的泯灭,让人们对身为党和群众耳目喉舌的记者极度失望。作为社会的公器,媒体是社会的良心,记者承担着用报道和监督实现这份良心的神圣责任。但现实中,我们看到的却是,金钱使这些本应目清耳聪的记者们变得麻木不仁。他们不是去调查真相,报道事实;而是放弃良心,不闻不闻,算计着矿难带来的收益。记者成为金钱的奴仆是“矿难成福音”的尴尬之一。

  在矿难发生后,当地的政府应该及时调查黑幕,将真相予以公布。但汝洲市的有关部门不仅不调查黑幕,公布真相,反而不惜借贷,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进行封口。他们到底是人民的政府,还是矿主的仆人呢?对这些丧失了党性,良心的官员来说,隐瞒了矿难的真相,就等于逃避了应负的责任,这种个人仕途的得失,显然比命若草芥的矿工的生死更值得照顾。于是,他们费尽心思地封口,不遗余力地造势,将明明发生的矿难消解于无形,以保得官帽无恙。官员成为官帽的奴隶是“矿难成福音”的尴尬之二。

  记者麻木和官员的大方让其他一些人也从中嗅出矿难的经济价值。他们在得知消息后,不是尽到一个公民的义务,向上反映;而是盘算着这样的一个消息可以赚得多少封口费。尽管他们不是记者,但是他们深知记者收费的普遍,深知当地政府的心虚,所以也就敢冒充记者来领取这本来就明不正言不顺的封口费。在这些人的眼中,这种没有风险的“敲诈”比任何工作都轻易的多,实在是他们捞上一笔的好机会。在矿难面前,人性成为贪婪的俘虏是“矿难成福音”的尴尬之三。

  既然,“矿难成福音”的闹剧已经曝光,有关部门就不能再坐视不管。查一查那些收下封口费的记者是谁,那些掩饰真相的官员是谁,那些假扮记者索财的是谁,让他们承担他们应该承担的责任,以消除这个“矿难成福音”的闹剧,净化产生“矿难成福音”的环境。

  (稿源:红网)

  (作者:李劭强)

  (编辑:潇湘行)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