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读者不买大作家的账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0日01:35 新京报

  一线作家新小说出版大热销售平淡

  

读者不买大作家的账

  

读者不买大作家的账

  

读者不买大作家的账

  2005年,大作家纷纷推出新作,评论界跟着热闹,但读者对其中的大部分作品却反应冷淡。

  本报讯(记者曹雪萍)2005上半年,一线作家如猛龙过江,蛰伏之后的长篇小说让文坛一惊再惊,4月初贾平凹捧上《秦腔》、月底阿来接棒推出《空山》,5月初王安忆带来《遍地枭雄》,7月皮皮又出版了《爱情句号》。8月份刚出版的《兄弟》是余华十年磨一剑的作品,而韩东的新作《我和你》也在近日与读者见面。加上茅盾文学奖也在不久前颁出,纯文学作品一时成为图书市场的主流。不过来自书店的数据却显示,在文学读物日趋边缘化的市场面前,大家新作并没有显示出期望中的强劲势头。

  「书店」

  《兄弟》大热其余平淡

  记者从北京图书大厦了解到的统计数字显示,《兄弟》是几本大家新作中销售成绩最好的,日平均销售量29册。假设这是一份榜单,榜眼则是《秦腔》,日平均销售量15册,此后的《爱情句号》和《空山》的日平均销售量都是9册,王安忆的《遍地枭雄》市场表现最差,日平均销售量仅仅2册。不过即使是余华的《兄弟》,也不是长篇小说中销售情况最好的,从去年流行到现在的《狼图腾》和《达·芬奇密码》,销量都超过《兄弟》。

  北京图书大厦文学书的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上半年是文学作品大热,但文学销售平淡。纯文学方面,只有《兄弟》胜出,其余大家的作品观众买账的不多。她分析,《兄弟》的热销与读者对余华的心理期待有关,也有他作品的读者范畴比其他作家宽广的关系。由于余华的作品多次被改编成电影,他的市场号召力更强,而且在日前闭幕的上海书展上,他的两次签售也拉近了他与读者的距离。

  从出版社得到的信息也印证了这一现象。据上海文艺出版社日前透露,《兄弟》自7月底出版以来,前两次印刷的25万册已难以满足订单需求,目前正准备再次加印10万册,而其他大家的作品目前大都还有库存。有人欢喜,有人愁,上海文艺出版社相关人士透露,王安忆每次出版新书都会先说,你们别赔钱就好了。

  「作家」

  不谈畅销要长销

  当记者把这一现象告诉余华时,他称早已耳闻,但他表示应很冷静地看待此事:“我想到媒体会关注这本书,意料之外的是媒体的关注度这么高。当年出版《活着》、《许三观卖血记》时,也是悄无声息的,《兄弟》的第一拨销售比前两本好,但关键要看三个月后。”

  对于文学市场的低迷,阿来的看法更精道。他说,《尘埃落定》出版时,起印数只有5万,现在已经超过100万了,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平均每年保障销售10万册就可以了。“《绝对隐私》、《我认识的鬼子兵》与《尘埃落定》同年出版,当年我就说过这话‘不要和我讨论排行榜,我要看十年后的影响。’”他表示,像《空山》这一类纯文学不可能立刻成为畅销书,但经过时间的检验会成为畅销书。“我要长的,不要短的。”

  据介绍,仅仅在几百万人口的以色列,《尘埃落定》已经销售5千多本,按此推算,那中国市场应有几千万的销量。“事实上,中国是出版大国但并不是阅读大国。”阿来说。

  「出版人」

  文学早已归于沉寂

  以前我们去超市选购,一堆堆东西堆在一起,但是,现在去超市,你很快将挑到你要的东西。读者对文学读物的倾向是怎样的呢?资深出版人黄集伟认为,文学早已归于沉寂,这是事实。中国读者的分众阅读市场已经很成熟,在这一进程进行中,读者的价值取向日趋多元,不会再有全国人民穿一样的衣服,读一本书,“这个时代,想撞衫都不容易。”

  黄集伟还表示,文学市场低迷和阅读生态有关。现代社会人的压力很大,工作完了再让他们去读纯文学是很残酷的事。文学的价值是帮助人们去理解世界的复杂性,它承担的不是海量信息背后的使用价值。不过也有评论者认为,读者不关注纯文学作品,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纯文学写作越来越私人,既没有娱乐功能,又不再介入公共意识。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