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考生上北大两校争“攀亲” 太康县一考生考上北大引发两校“争夺战”(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0日03:23 河南报业网-大河报
考生上北大两校争“攀亲” 太康县一考生考上北大引发两校“争夺战”(组图)
考生上北大两校争“攀亲” 太康县一考生考上北大引发两校“争夺战”(组图)
  日前,周口当地媒体与几家企业举办“清华与北大新生和家长、学生交流会”,邀请了该市今年被清华、北大录取的所有19名考生“传经送宝”,但只有18名新生到场,缺席的是考上北大的侯哲。有人说,身处“两校之争”旋涡的侯哲处境尴尬,“不好意思”露面。原来,自高考成绩下来后,就谁是侯哲的正宗母校,河南(太康)华夏外国语高级中学(以下简称华夏中学)、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以下简称太康一高)在当地打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宣传战。记者接到线索,驱车前往太康县一探究竟。

  太康街头两校争夸一考生

  驱车走过太康县繁华的谢安路、建设路,一条条鲜红的过街宣传条幅十分炫目,“热烈祝贺华夏中学考生侯哲考取北京大学”、“热烈祝贺一高考生某某某被清华大学录取,某某、侯哲被北京大学录取”。这些宣传条幅分别是华夏中学、太康一高悬挂的。

  为了展示今年高考取得的优异成绩,一段时间以来,上述两所学校都在竭尽全力地宣传。在县城繁华的街道旁,两所学校制作的宣传版面遥遥相对。华夏中学的宣传车及宣传版面上,侯哲的照片放大后排在第一位。据华夏中学有关人员介绍,侯哲的高考总成绩是647分,加之他是侨眷,按规定加上10分之后为657分。而太康一高的宣传更是声势浩大,除出动宣传车、悬挂侯哲等几位考取北大、清华的学生照片外,还请来了军乐队。为了“以正视听”,该校还特别印制了一份“侯哲档案”的宣传单,向行人散发。这张宣传单上写有“经教委调查确认:按照高考有关规定,侯哲属太康一高考生,其高考成绩统计到太康一高”。

  两校的高考宣传不但在当地电视台频频“露脸”,而且还延伸、波及到各个乡镇,两家的巡回宣传车时常走碰头。

  两个学校宣传中出现同一个考生,让许多人大惑不解:“侯哲到底是哪个学校的学生?”

  两校均称考生出自本校

  华夏中学的刘武校长说,该中学是去年建成的一所投资数千万元的民办公助学校。今年4月高考报名期间,原太康一高学生侯哲因有亲属在福建,准备到那里报名。该校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做工作,将侯挽留下来,并以该校学生的身份,为其办理了高考报名手续。

  华夏中学方面称,该校接受侯哲是按照有关规定办理的,省、市招办均已认可。而且从去年10月至今年6月份高考时止,侯哲一直在该校接受辅导并参加考试。该校还向记者提供了侯哲的“考生报名登记表”,上面毕业学校填写的是“华夏外国语高级中学”。

  对此,太康一高的有关领导和老师用“十分气愤”的字眼表明自己的态度。该校高三理科实验班的班主任曾庆德说,今年太康县高考考生中只有一个叫“侯哲”的,就是他班的学生。“我用人格做保证,侯哲每天都在我班里上课,从没离开过。直到6月2日,他还参加了全班同学的合影留念。”曾老师说,得知侯哲在华夏中学报名后,为了不干扰他考试,他没向有关部门“理论”此事。但分数下来后,华夏中学在宣传中把侯哲说成是该校的考生,他气得身体瘦了3公斤。

  太康县一高副校长沈世弘说,该校得知侯哲在华夏中学报名后,6月19日,向县教体局递交了一份《关于侯哲违规报考的情况反映》,该材料除证明侯是本校学生外,还要求对华夏中学接受非本校应届生报考的有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

  教体局调查考生出自一高

  接到太康一高的反映材料后,6月20日,该县教体局周局长在这份材料上批示:“请招办按照文件规定严肃查处,其(侯哲)考试成绩统计到(太康)一高公布。”

  太康县招生办公室的王主任说,根据他们的调查情况,侯哲是太康一高的学生,属无学籍应届生,具有同等学力,由于其学籍姓名和身份证姓名不一样(侯哲以前的名字叫王振),不能按应届生报名。为此,该县教体局曾下发通知,高招宣传必须客观、真实,在侯哲的情况没有落实之前,不准通过媒体进行宣传。

  然而,两校的宣传战并没就此画上句号。

  “两所中学不惜财力大打宣传战,无非是为了争夺生源,扩大学校的影响和知名度。”对此,该县某高中一退休教师一语道破“天机”。这位老师说,如果侯哲没有考上大学,或者考上的仅是一般的院校,两所中学还会争吗?

  据了解,为争取优秀初中毕业生和高中的高分落榜生,每年高考过后,周口各县、市(区)不少学校便会不惜财力宣传其中招考试成绩及高考上线率等,以此来证明该校的教学质量上乘,师资力量雄厚,办学条件优越,从而争取更多的生源。而北大的桂冠无疑会吸引众多考生及家长的眼球,侯哲因此成为两校争抢的“王牌”。

  两校的宣传彩车时常会不期而遇

  责任编辑:任远飞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